第 1 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2015 备考·最新考纲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Ⅰ)。 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INCLUDEPICTURE "师生互动.tif" \* MERGEFORMAT 考点 1 种群的概念及特征(5 年 12 考) (2013 课标卷Ⅰ、课标Ⅱ、浙江理综,2012 课标卷、安徽卷……) INCLUDEPICTURE "环节 1A.TIF" \* MERGEFORMAT 1.种群种群应具备“三同”、“一全部”即:同一时间、同一地区、相同物种、全部个体;同一物种的生物常因地理隔离划分为不同种群;不同物种间则存在生殖隔离。2.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如下图)。1① 年龄组成② 对于增长型的种群,一般还有如下的关系:性别比例特别提醒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应该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3.比较两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比较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程序确定调查对象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 ( 数量为 M ) 计数种群密度名师点睛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注意事项(1)样方法不仅适用于植物还适用于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等,而且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跳蝻的种群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2)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如双子叶草本植物样方面积为 1 m2,乔木的样方面积约为 100 m2,灌木约为 16 m2。(3)计数原则。若有正好压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如下图。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要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思维激活判断正误(1)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2012·新课标卷,6D)( )。(2)某岛屿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的更替及天敌的迁入可发生变化(2012·新课标2卷,6B、C)( )。(3)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 )。(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低(2012·安徽卷,30)( )。(5)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微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