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十专题 第30课 祭欧阳文忠公文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十专题 第30课 祭欧阳文忠公文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1页
1/10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十专题 第30课 祭欧阳文忠公文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2页
2/10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十专题 第30课 祭欧阳文忠公文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3页
3/10
第 30 课 祭欧阳文忠公文欧阳修与王安石在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和王安石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特殊的。欧阳修对王安石曾有知遇提携之恩,王安石曾经对友人曾巩说:“非欧公无足以知我。”曾巩在 1044 年开始向欧阳修推荐这位叫王安石的才子,而他们第一次见面却是在十几年后的 1055 年。1069 年,王安石被特拔为参知政事,1070 年升为宰相,积极推行新法。欧阳修于青州上疏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并指出青苗法推行过程中出现的弊病。在革新变法过程中,因政治见解不同,两人之间存在抵牾。两年后,也就是 1072 年,欧阳修去世,时人韩琦、范镇、曾巩、苏轼、苏辙等都有祭文,而以王安石写的这篇为最:感情最真挚,评论最公允,概括最全面。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自宋天圣、明道以来,欧阳公以风节负天下重望”。早年王安石就对友人曾巩诉说过“非欧公无足以知我”的感慨。“至和二年(1055),欧公始见安石,自是书牍往来与见之章奏者,爱叹称誉,无有伦比。”自此,二人结下“知己之交”(上引均见《王荆公年谱考略》)。后来,在革新变法中,因政治见解不同,两人之间又确有过抵牾。鉴于这样的背景,王安石为欧公所写的这篇祭文,没有像苏轼的《颍州祭欧阳文忠公文》那样,更多着墨于自己与故者相遇相知的私人情意,而是正面赞颂欧公的文章、学问、道德、品行,直接表达自己对他的仰慕与缅怀。全文以议论张本,辅以简洁的叙述,却能将“欧公之其人其文,其立朝大节、其坎坷困顿,与夫平生知己之感,死后临风想望之情,无不具见于其中”(同上引)。读来仍是感人至深。作为一位标领一世风骚的文豪,一位品行为人们仰慕的名臣,一位与自己有过“知己”之情的长者和挚交,欧阳修溘然长逝,王安石内心是十分悲痛的。然而,祭文却偏偏迂回起笔,似有意慰藉故者的亡灵,似开导劝解众人的痛心,又似消释自己的哀情,凭空谈了一番“何须悲痛”的“道理”。浩瀚的宇宙间,“天理”渺茫莫测;万般事物,尽人力以达到尚不可预想,何况还要顺应“天理”,又怎能推测揣度呢?在这样一种难以把握的人生过程中,只有欧公这样的杰出者,才能以一生的功绩,达到“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的人生的最高境界。果能如此,又何须悲痛呢?所以避开“悲”字来写祭文,确是不拘礼俗又不落窠臼,而实质上作者却从人生的宏观角度,对欧阳修的一生给予了很高评价。1.读准字音 (1)瑰琦(ɡuī qí) (2)闳辩(hónɡ)(3)屯邅(zhūn zhān) (4)困踬(z...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十专题 第30课 祭欧阳文忠公文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