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空城计读后感100字空城计读后感100字(一)今日,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大摆空城计》。想必故事的内容大家都知道吧:曹操的军师司马懿率领大军前来攻打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手下只有几千人马,所以诸葛亮手下的士兵听到消息后,全军大乱,动摇了军心。这时诸葛亮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摆空城计。于是,他城门四开,自己坐在楼上弹琴。司马懿见了想:“有没有潜伏呢?假如有潜伏,我军必败;假如没潜伏,我军必胜;还是不进去好,能打个平手,没有风险。”然后全军撤退。这个故事中,我们要学习两个人的精神,一个是诸葛亮,我们要学习他的冷静和才智;另一个是司马懿,我们要学习他的不做有风险的事。在现实生活中,考试分数,有两个选择,你可以冒着0分的危急考100分,还可以肯定考90分,你选哪个?我确定选第二个。所以司马懿这方面做得很好。好了,祝大家暑假开心。第2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空城计读后感100字(二)《空城计》这个故事是写诸葛亮的,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书,读了起来。读了这个故事我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诸葛亮手下无兵却敢大胆地设了这样一个“空城计”,让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上了当。我想,我也要像诸葛亮一样,机灵英勇,遇事不慌,遇到困难自己想方法解决。所以,当遇到危急的时候,千万不要手足无措、慌惊慌张,应当镇静冷静、不慌不忙、机灵有谋。空城计运用的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状况下,有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迟疑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潜伏,怕陷进潜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晰地了解并把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其实,第3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早在春秋时期,就消失过用空城计的精彩战例。故事告知了我们一个非常清晰明白的道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要有士气,临危不惧,有时就能够置之死地而后生。空城计读后感100字(三)《空城计》主要讲评了诸葛亮自失了街亭在这以后,预备离开西城县。司徒懿带领十万兵马,气焰汹汹地向县城迫临。诸葛亮此时手底下只有两千多枯木朽株,可是诸葛亮大义凛然,眼看魏军正向县城蜂拥而来,他却叫人民代表大会开城门,在门旁安置了二十来个军人扮作百姓扫街,而后他自个儿衣冠楚楚地在城楼上燃香弹琴。司徒懿的部队赶赴城门下,只见城门大开,老百姓只管扫地,诸葛亮却坐在城头旁若无人、烟卷儿袅袅,琴声悠悠。司徒懿深知诸葛亮做事小他确定地认为必有重兵潜伏,于是立刻就把全部兵马撤走了。这个故事奉告我们:遇到困难务必不要动作忙乱,假如那是诸葛亮有第4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一丝赶忙,琴声出了问题,司徒懿就确定会清晰这是诸葛亮慌了,便带兵杀进城里,这是诸葛亮也生命保不住了。所以我们要真真假假。空城计读后感100字(四)最近我看了《三国演义》之空城计,深受启发,感受很深。故事说的是,诸葛亮听说街亭失守,忙召集众将,部署撤兵,并亲自带领五千人马,到西城搬运粮草。突然,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杀来,城内只剩两千五百人马,诸葛连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大家特别慌张,诸葛亮认真分析了一下,说,我自有退兵之计。他让军士各守岗位,大开四门,而他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是个多疑的人,看这个样子,城内确定有伏兵,赶忙撤退。看了空城计,我感觉,诸葛亮特别聪慧,有谋略,在危机关头,从容镇静,没有慌张,认真分析对方主帅的性格弱点,设计了“空城计”,来应付敌人,以弱小应付强大。因为司马懿是个多疑的人,诸葛亮确信他不第5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敢冒然进城的。“空城计”这个故事告知我们,在生活中,假如遇见危急,要镇静冷静,仔细分析应对,出办法想方法。很多时候,方法正确,危急的事最终还是能够化险为夷的。空城计读后感100字(五)假期里,我看了一本书《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