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主题一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特征材料:上天容易,入地无门。探索地球内部圈层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探索地球内部圈层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进入地球内部观察,虽然这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是不可行的。假如你乘坐一辆既能耐高温高压,又能穿透坚硬岩石的微型汽车,正进行一次穿越地心的科学探险活动。下图是“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结合材料探究:假如汽车上的车载仪表和各种感应器记录下了沿途的见闻,那么①地壳的组成物质主要是什么?②软流层是在上地幔上部还是上地幔顶部,为什么有人认为它是岩浆的发源地?③外核的物质状态是什么?为什么?主题二 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别与联系材料: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大地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下面是岩石圈和地壳结构示意图。结合材料探究:岩石圈和地壳有何关系?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厚度有何差异?1.打个比方,帮助理解,化难为易(1)通过地震波间接了解地球内部的知识,就像运用 X 光线或B 超、CT 等了解人体内部。(2)地壳的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就好像建房子,高楼必须挖深地基一样。(3)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就像煮熟的鸡蛋一样,有蛋壳(地壳)、蛋白(地幔)和蛋黄(地核),还有蛋壳和蛋白之间的蛋膜(岩石圈)。(4)在古登堡界面,横波完全消失,“咕咚”一声没有了,说明其下物质状态为液态。2.生物圈概念易错警示生物圈不仅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而且包括了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第 1~2 题。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S 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B.P 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且速度较慢C.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先受到 P 波的影响,再受到 S 波的影响D.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矿(如石油勘探)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面上下两侧分别为地幔和地核B.②面上下两侧分别为地幔和地壳C.岩石圈指的是①面以上的部分D.②面以下部分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第 3~4 题。3.图中所示的圈层 A、B、C 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