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讲 自由组合定律[考纲要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过程P:黄圆×绿皱→F1 黄圆――→F2 9 黄圆 ∶3 黄皱∶3 绿圆∶1 绿皱 2.归纳(1)F1全为黄圆。(2)F2中出现了不同性状之间的自由组合。(3)F2中 4 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 9∶3∶3∶1。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黄与绿,圆与皱)由两对遗传因子(Y 与 y,R 与 r)控制。(2)两对相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的比值,即 3∶1。黄∶绿=3∶1,圆∶皱=3∶1。(3)F1(YyRr)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4)F1产生雌、雄配子各 4 种,YR∶Yr∶yR∶yr=1∶1∶1∶1。(5)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6)F2的表现型有 4 种,其中两种亲本类型(黄圆和绿皱)、两种新组合类型(黄皱与绿圆)。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7)F2的基因型:16 种组合方式,有 9 种基因型。判一判(1)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数量相等的 4 种配子、( × )提示 应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且此时只能提遗传因子。(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 16 种( √ )(3)F2的基因型有 9 种,比例为 4∶2∶2∶2∶2∶1∶1∶1∶1( √ )2.图解P 黄圆 YYRR×yyrr 绿皱 ↓F1 YyRr 黄圆 ↓⊗1F2 Y__R__ Y__rr yyR__ yyrr9 黄圆 ∶ 3 黄皱 ∶ 3 绿圆 ∶ 1 绿皱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写出测交遗传图解:四、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时间、范围1.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图)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3.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考点一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验证1.观察下面的图示,回答问题(1)能发生自由组合的图示为 A,原因是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2)不能发生自由组合的图示为 B,原因是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22.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假如 F1的基因型如图 A 所示,总结相关种类和比例(1)F1(AaBb)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4 种,AB∶Ab∶aB∶ab=1∶1∶1∶1。(2)F2的基因型 9 种。(3)F2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4 种,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9∶3∶3∶1。(4)F1的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和比例:4 种, 1∶1∶1∶1 。(5)F1的测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和比例:4 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