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广东韶关丹霞山导游词广东韶关丹霞山导游词各为游客伴侣大家好,很兴奋能有幸伴随大家一起巡游我们广东闻名的风景名胜区丹霞山,首先我先把丹霞山的概况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丹霞山座落于仁化县城南约9公里处,距韶关市区56公里。丹霞山与南海罗浮山、博罗罗浮山、肇庆鼎湖山并列为广东四大名山,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山均为红色砂砾岩,远眺全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因而又有人称之为红石花园。它的地质岩层是由碎屑红岩,砾石岩和粉状沙岩所组成,含有钙质,氧化铁和少量石膏,呈丹红色,是砂岩地势的代表。这种地形和福建的武夷山、韶关的金鸡岭等同属丹霞地貌。丹霞山古称烧木佛旧地,又称长老寨。据《广东省通志》记载,丹霞山在残唐五代时期已有佛教居士法云在山上之锦石岩憩息,至南宁时期,有僧伽构造堂室,供奉佛像。明代末年(公元1645年),虔州巡抚李永茂、李充茂兄弟来山经营,开凿石阶修筑关门,建筑房舍,作为隐居之所,并第2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更名为丹霞山。丹霞山主峰海拔409米,它与众多名山相比远不算高,也不算大,但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风景区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及锦江风景区、翔龙湖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景的阳元山,上层是三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三百多年前澹归和尚在丹霞山开拓别传寺时,曾挑出12处风景,命名丹霞十二景:锦水滩声、玉台爽气、杰阁晨钟、丹梯铁索、舵石朝曦、竹坡烟雨、双沼碧荷、乳泉春溜、累顶浮图、虹桥拥翠、片鳞秋月。丹霞山一年四季无论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游人欣赏。早上,可以在丹霞山看到日出的奇观和滔滔云海;晚上,可以看到绚丽的晚霞和舒适的夜色。雨天,极目远眺,使人胸怀开阔,万虑顿消。至于春夏秋冬,四时景色的奇异,则只有身历其境者,才能体会到。一进入丹霞山风景区,迎面是丹霞门楼,门楼金壁辉煌,牌坊上刻有全国人大副主席习仲勋所题的丹霞山三个大字。沿上山小道至半山亭前,第3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左转往锦石岩方向,先见一石岩,上接峭崖,下临深壑,形势险要,有如关隘。北宋时,佛教居士法云攀幽缘至此流光溢彩为此处的景致所沉醉,便驻足憩息,并赞美曰:半生都在梦中过了,今日终觉清虚。后来将此处称为梦觉关。这石岩虽仅丈把宽,但极端整,外形如同佛龛。踞其上可一睹脚下锦江、头上云石之风采。过梦觉关不不远即见一处风化的岩洞,上面刻有幽洞通天四个大字。这里竹篁掩映,绿树婆娑,洞前有一块小坪,下临从前的锦石尼庵山门,可俯瞰碧水,倾听滩声,在这稍作休息后就可以循洞探幽了。从幽洞通天向前约1000米,迎面一座山崖倚天耸立,山崖自上而下劈开一条窄缝,长200米,高40多米,宽才1米左右,最窄处仅0.7米,成为从幽洞通天到锦石岩的一条奇险小径。从这走过只觉两侧绝壁屹立,势欲倾到,仰视苍穹,唯存长天一线,长在两边崖缝的灌木枝叶竟然参差交叉,不时有岩鹰,疾若流星,更增加了这里的神奇气氛。在丹霞山众多的岩洞中,锦石岩最为吸引游人,它因石壁五色间错,第4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四时变态而得名。锦石岩是丹霞山开发最早的地方,至明成化年间,此处僧人遍植松杉,并建构起伽蓝堂廊房和寺庵。站在锦石岩洞口,向外可以看到一道飞泉从天而落,在阳光折射下如同彩虹飘舞,这就是丹霞新十二景之一的锦岩飞瀑,瀑布名叫马尾泉,古称龙尾泉。泉水源头在海螺峰右边的山涧中,流出地表后,从锦石岩上面的山顶上飞泻而下,形成200多米长的悬泉瀑布。锦石岩是由前后四个岩洞连成一体,分别叫千圣岩、祖师岩、伏锦岩飞瀑虎岩和龙王岩。其中以伏虎岩为最大,深有20多米,高约4米,可容数百人。在洞内原供奉着五百罗汉像,惋惜在文革期间被破坏,1981年重修毁坏的佛像,并新塑了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赵朴初先生有诗赞曰:有朋自远是何缘,锦江人到锦江边;抟泥选像无疲厌,驰想敦煌叹昔贤。与伏虎岩紧靠的龙王岩,洞的内壁有一条岩石皱起象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