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第二课时)市级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富兰克林勇于探究、大胆实验的科研精神,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神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富兰克林揭开雷暴之谜的艰难,学习富兰克林潜心讨论、大胆实验、不畏艰险的科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练说检复,激趣导入 1、今日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天火之谜。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天火是什么(雷暴)透过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师:透过一个词,能联想到这么丰富的内容,这就是浮想联翩。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2、你知道是谁用什么方法解开了天火之谜 富兰克林借助风筝实验解开了天火之谜。师:容易吗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打开课本翻到 107 页。 二、学习第 3 节探究原因,品味词句,走进人物 要求:仔细读读第 3 小节,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促使富兰克林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从中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个怎样的人边读边想,画出重点词句。 师生互动沟通 预设一: 生读 出示: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1)推测的近义词是;一;;一;猜想 (2)这里可以把推测换成猜想吗早就观察一次 (3)对待科学讨论富兰克林做到了;一;;一;坚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在比较中发现问题,有理有据。这是一种什么科学态度(板书:严谨的态度) (4)谁能把这种态度融入到朗读中,指名读。 师:还有什么原因;一;;一; 预设二: 生说,师:我们一起来感受当时的情况,读读 出示: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信任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1)什么是不足为奇一般人不信任他的推论,会怎么想。(2)从习惯这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2)什么是冷嘲热讽师补:同学们可能不知道,富兰克林只上过一年学,然后就失学了,随后他卖过报、干过油漆匠,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在做这个实验之前,他经过了对雷暴的长期观察,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他已经 43 岁了。由于他没有受过正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