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现代教育学》读后感——兼谈对训练的理解近日,我报名预备参与老师资格认证考试,以猎取一个高中老师资格证书。其中一门考试科是《训练学》,根据规定不得不购买这门课的复习资料是一本内部编印的《现代训练学》。客观地说,这本内部资料除了有一些排版错误的毛病外,编者排列了《训练学》的许多最新讨论成果,内容丰富,材料详略得当,也算是一本编得精致、有用(针对考试)的当代《训练学》汇编。可我在认真阅读之后,心中竟空落落的,是乎没有一点充实的感觉。书中大量篇幅阐述的这个名词、那个概念,这个模型、那个学派,这种规律、那种原理,这种意义、那种作用给我的感觉实在是在玩文字嬉戏,这些纸上谈兵的空头理论除了增加考试的难度外,对指导一线老师提高训练水平实无裨益。第2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多年来,我们的训练理论工总在劳碌着翻译国外的最新成果和整理传统训练的精华,训练理论书籍种类是越来越多,书是越写越厚。可不知他们思索过没有,为什么社会和人民对我们今日的训练满足度却越来越低?这莫非与训练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没有关系吗?莫非与政治体制进展滞后和训练进展超前没有关系吗?有人说,人的身上有两种属性并存:动物性(兽性)和社会性(人性),训练的作用就在于削减动物性,增加社会性。“人之初,性本兽。”意指人生之初的婴儿和动物幼崽类似,只知道满意自己的需要,这其实是对自身生存和种族连续的适应,一句话说是生物的本能。而训练的意义就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用持之以恒的方法加以引导,以削减人的生物属性,增加人的社会属性,也叫人性。因此,“育人”被当作训练的本质属性已是中外训练家的共识。但就是这个共识,在我国却正在被广阔训练第3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工、家长和社会淡化、弱化甚至是异化。我们的老师,为了同学的分数,不惜为同学作假;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分数,不惜一切代价,更不让孩子做家务怕耽搁学习;我们的社会,以有钱有势为胜利的潜规章,而不管胜利的方法和过程,造成社会价值取向严峻偏离社会道德的轨道。分数,成了同学的命根;考试,成了老师的法宝;升学,成了家长的目标;升学率,成了学校炫耀的资本。这些不良现象,屡屡被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所痛心、所焦虑,可这有什么用呢?为此,我认为一线老师已经到了非认真思索现行训练不行的时候了。故不揣浅陋,谈谈自己对训练的一些理解。训练首先应当敬重生命、敬重人格。既然人是一种动物,其生物属性中最重要的一点生命和生存理所当然应当得到敬重。同时人又是一种高级才智生物,有其思维、规律和情感,训练应当敬重每个人的人格,维护每个人的尊严。作为实施训练作用主体的老师,也就应当把关爱同学生命、关爱同学健康、关爱同学身心进展,敬重同学人格、敬重同学共性、第4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敬重同学情感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分数或者其它的方面放在第一位。假如做不到这一点,那就不能也最好不要做老师。训练应当教人“求真”。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的现行训练充斥着虚假,这将会给成长中的同学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我认为,当同学从天真无邪的儿童成长为一个初具是非推断力的少年时,训练中、生活中的种种虚假和丑恶对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所造成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他们将会比“狼来了”这个寓言中的成人更加地感到空虚无望和无所适从。而作为干“良心活”的老师,应责无旁贷地让同学了解真实的社会、了解真实的生活、了解真实的人,可这有多难啊!因为,我们老师作为一般人,谁又敢说自己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真”人呢?我不奢望每个老师都能做到言必真,行必果,但我盼望老师都能成为不自欺欺人的人。第5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训练应当教人“求善。”心中常存感恩、怜悯之情即为“善”。训练应当让人常存感恩、怜悯之心。我坚信,一个常存怜悯之心的民族,才是最宏大、最强盛的民族。日本经济发达,可野心昭昭,为其不改,永久也不会强盛。因为一心想称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