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建筑防雷综合论述

建筑防雷综合论述_第1页
1/8
建筑防雷综合论述_第2页
2/8
建筑防雷综合论述_第3页
3/8
建筑防雷综合论述 前言 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有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暴雨、冰雹、水灾、旱灾、火灾、雷击等等。对此,人们总是想方设法进行防备,或减轻它们所造成的损失。雷击就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但就我国而言,过去防雷设计在整个建筑设计中所占的比重很小。电气设计人员不重视,其他专业的设计人员更不重视,但雷击所造成的损失却无法轻视。如 1989 年山东黄岛油库遭受雷击并引起大火,损失惨重。 就防雷历史而言,我国建国初期大多是根据日本的 45°~60°保护角确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用三叉小针铜避雷针、铜引下线和 1m×1m 铜板作为接地装置。50 年代初期,引进苏联技术,采纳抛物线或折线计算法,用铁管或镀锌元钢做避雷针,用镀锌元钢做引下线,地下打入 3~5m 长的镀锌铁管或钢材作接地极,以致现在的避雷带和避雷网均采纳镀锌钢筋或扁钢。 80 年代以前,我国没有建筑物防雷法律规范,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只能凭自己的认识设计避雷针。自 1957 年北京市两大雷击事故发生以后,我国大量的古建筑物和群众集中的公共场所才开始安装避雷装置。1957 年 7 月 6 日明十三陵长陵棱恩殿遭受雷击,劈掉西部吻兽,劈裂两根直径 1.17m,高 14.3m 的大楠木柱子,死一人,伤三人;1957 年 7 月 8 日中山公园内的一棵大树落雷,雷电流感应至附近的配电线路,然后传到中山公园音乐堂,烧毁了配电室、舞台和观众厅大顶棚。为此,北京市领导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对北京市重要古建筑物和人员众多的影剧院安装避雷针并指定由笔者负责设计。此后,从天安门开始,到劳动人民文化宫三大殿、景山万春亭、北海公园白塔,以至鼓楼、天坛祈年殿、颐和园排云殿、智慧海、十三陵长陵棱恩殿、明楼、戒台寺等 30 多处古建筑物和中山公园音乐堂等重要影剧院都相继安装了避雷装置。 1957 年,笔者将过去积累的雷击事故调查和设计经验进行“”了总结,写出了 民用建筑物防雷保护 讨论报告并且于 1958 年 9 月“”在建工部设计局于武汉召开的 全国电气设计人员沟通大会 上,作了报告,发表了防雷观点和设计方法。报告中提出的雷击规律、防雷标准、保护方式、设计要点、屋顶板内钢筋作接闪装置的理论以及详细的设计实例和数十种做法大样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以后被广泛采纳。 1958 年底,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讨论室、中国科学院电工讨“论所和清华大学高压教研室共同成立了 北京建筑物防雷讨论小”组 。1962 年 5 月出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建筑防雷综合论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