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阿q正传读后感3000字阿q正传读后感3000字在谈我读《阿Q正传》的体会之前,我想先谈谈鲁迅其人及其《阿Q正传》的问世历程。鲁迅,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市,原名周樟寿,字豫山,1892年进入三味书屋学习时改为豫才,在他1898年时,只身去南京求学,同时取学名为周树人。今日我们所如雷贯耳的鲁迅,是他在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头用的笔名。鲁迅出身于大户人家,父亲的祖父都是在当时有肯定影响的封建士大夫。而鲁迅的母亲虽是“乡下人”,但也是乡下大户人家的闺女。但当鲁迅少年时,家道已经没落了,他便一下子由小康人家坠入困顿,因此也深深领会到了社会的世态炎凉。但这并没有吓倒鲁迅,他照旧刻苦的读书,先是去了南京求学,后考取官费到日本留学。在日本期间,他起初在东京进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前往仙台医专学医,因在此之间在电影里观察一个中国人被日军砍头时四周一群看喧闹的中国第2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人却表情麻木时,他受到了深深的刺激,使他深刻地熟悉到了现在的中国人所要医治的不是身体,而是灵魂。于是他毅然弃医从文,写下了很多篇永载史册的文章,成就了一生的传奇。《阿Q正传》创作于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发表在《晨报副刊》上。从小说总体结构上说《阿Q正传》的前三章基本上是一种平面的横向的性格介绍和举例1。从第四章(“恋爱的悲剧”)开头,鲁迅开头就着手将阿Q的精神特征放在一连串连贯的纵向生活细节中加以详细呈现2。于是便有了我们今日所看到的鲁迅的经典名篇《阿Q正传》。《阿Q正传》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它刻画出了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留意”的效果。阿Q的身份虽是农夫,但这个形象所表现出的性格弱点却并不只是农夫才具有的,它具有更为广泛的普遍性,鲁迅把阿Q性格作为国民性的最劣表现加以鞭挞,因而也就更具广泛的社会价值。因此,在作品发表的当时就有不少人惴惴担心,甚至“对号入座”,以为鲁迅在骂他。3第3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在《阿Q正传》整篇文章中,留给大多数读者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阿Q的精神成功法。阿Q经常用过去的和将来的来掩饰他现在的不幸,比如他常这样夸耀自己:“我以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我儿子会阔多啦”可是当他说这句话时,连老婆还没有着落。他能用自轻自贱来猎取心理的满意。在被别人战胜后,他就自轻自贱地承认自己是虫豸,并以这种自轻自贱的第一开劝慰自己,并说,我这是第一,状元不就是第一吗,那我就是状元来“狠狠地”赞美自己一翻。他用祖传的法宝“忘却”来掩饰自己生活中的不幸。在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后,便马上使出了自己的祖传法宝,将屈辱抛到九霄云外,回到土谷祠美美地睡了个大觉。他更可以以自身的丑恶当作是炫耀的资本,当别人说他头上的癞疮疤时,他确自傲地认为别人“还不配”。总而言之,“精神成功法”所带给阿Q的,在阿Q自身看来,是值得炫耀的资本,是别人都没有而只有自己有的值得大家都来学习的地方。但在其他有良知的中国人看来,则是一种巨大的耻辱,而鲁迅想要通过阿Q的“精神成功法”揭示的,其实就是整个中国国第4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民性的弱点,中国人之所以会成为东亚病夫,就是由于这个软肋在作怪。中国人一直以为自己地大物博,是天国,其他国家都是自己的附属国,并且当英国大炮已经炸开中国的大门上,中国皇帝还不知道英国在哪,面积有多少,与中国是否接壤。(.9xwang.com)当一次英国军官邀请清朝大将福康安去参观英国大炮,福大将军却抛出这样一句话:“这玩意儿,想来没什么希奇,看亦可,不看亦可。”当时中国人的自大心理唯恐已超出了想象。这与阿Q的“精神成功法”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阿Q也经常对自己不如人家的地方不顾一屑,照样我行我素,自以为自己就是皇帝,只是皇帝生错了地方,在我看来,煞是好笑。阿Q的另一个引起我留意的地方,就是在他对革命的态度问题上。起初,阿Q以为“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犯难”,所以他对革命的态度一向是“深恶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