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秋声赋1.掌握并梳理“金”“疾”“而”“其”“及”“之”等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能够深入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感慨之情。3.学习文章用各种手法,尤其是巧用比喻,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比喻手法进行片段习作。1.连线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主要作品有《醉翁亭记》《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秋声赋》。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2.探寻背景《秋声赋》写于作者 53 岁时。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又因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造化无情感伤于怀,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这一季节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形式上注重铺陈、排比、对偶、夸张,侧重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作“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当今一些作家在散文题目中冠以“赋”的,如杨朔的《茶花赋》、峻青的《秋色赋》已与这种“赋”的文体无关,而是表示“赞”的意思。1.识字注音铮铮(cōng zhēng) 萧飒(sà) 栗冽(liè)砭人肌骨(biān) 呼号(háo) 绿缛(rù)渥然(wò) 槁木(gǎo) 戕贼(qiāng)黟然(yī)2.字形辨认 3.通假字忽奔腾而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4.一词多义(1)金(2)疾(3)及(4)而(5)其5.古今异义(1)金铁皆鸣[古义:兵器。今义:金属名。1(2)其色惨淡古义:黯然无色。今义:多形容萧条和苦费心力。(3)其容清明古义:清朗明秀。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政治)有法度,有条理。(4)黟然黑者为星星古义:点点白发。今义: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细小的点儿。(5)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古义:正义之气。今义: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