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平线上 问题导学1.本文写景十分成功,三次落日虽各有不同却都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美,请结合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对三次落日进行集中描写的。2.作者三次看落日,在后两次的记叙中联想到罗曼·罗兰、匈奴民族和成吉思汗,这些联想有什么作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3.西部带给人们的,不只是辉煌壮丽、令人震撼的落日,更重要的是它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自主探究1.作者在描写第二次落日时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泪来,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死亡为什么让人如此感动?2.落日在人们的心中多具有惨淡的色彩,本文中的落日有何不同?如何理解本文所描写的三次落日?文法导析1.优美的画面描写。本文描写了三次落日,三幅不同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是从西部拍摄的三张摄影作品。第一幅画面是那样“柔和、美丽、安谧”,“它继续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不愿离去”,把落日离去时的依依不舍充分展现出来,落日被人性化了。第二幅画面“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像一位英雄退出历史的舞台,崇高感人。第三幅画面中的落日是惊世骇俗的,就像曾经的匈奴民族和成吉思汗在历史上创造的不朽的功绩一样。三次落日情景画面感极强,同时作者把历史与现实融汇在一起,把感情与景色交融在一起,铸就了这样雄伟的风景。2.思路清晰,脉络分明。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且在每个大的部分和小的层次之间使用标志文脉的语句,使行文脉络清晰。文章在第一段总述之后,写三次落日,分三个层次,每两个层次间都有提示句。在第一次落日与第二次落日之间有“第二个带给我巨大影响和深刻记忆的,是罗布淖尔荒原上的落日”一句;写第三次落日时,有“我要告诉你的第三次日落,是我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一句。全 篇结尾有“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的句子进行总结,与开头呼应,结构严谨。3.多样的语言风格。(1)极具民族地域特色。本文所描绘的景物是西部的,所以语言也极具西部民族地域风格。例如:写第一次落日像勒勒车的轮子,写第二次落日提到了被斯文·赫定称为“凶险的鲁克沁小道”的那条道路,而写第三次落日时则提及欧亚大平原、成吉思汗等。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物、事、人构成了西部特有的文化。(2)具有豪放之美。本文描绘三次落日均给人以壮美的审美感受,这和语言的豪放是分不开的。如“这时,眼界突然开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