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生态问题及其表现(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3.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课标解读1.能够让学生了解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让学生明了其形成的一般过程及产生原因。3.能够让学生掌握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状况。4.利用我国地形图,指出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5.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分析周围存在的生态问题。1(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用当前世界上物种灭绝的有关数据,引入新课——生态问题及其表现。课前预习安排: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完成本节[课前自主导学]和[思考交流]→步骤 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与学生板演检查预习效果。→步骤 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 1”中[问题导思]。→步骤 3:教师通过[例 1]讲解,总结出规律方法。↓ 步骤 6: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明确已学的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步骤 5:教师通过[例 2]与[活动点拨]分析总结规律方法←步骤 4:师生互动完成“探究 2”中[问题导思]。课 标 解 读重 点 难 点1.了解生态问题的类型,分布与危害。2.掌握我国生态危机的现状与成因。3.掌握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生态问题的成因与分布。(重点)2.我国主要生态问题的分布现状。(重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1.生态问题的主要类型及危害(1)类型: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2)危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1)特点(2)分布分布人口密集区和经济活动频繁地区,特别是人为作用力和自然作用力强烈叠加地带举例海陆交界带、河流变迁带、山地平原过渡带、绿洲荒漠交界带、农牧交错带、城乡交接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严重区、污染影响严重区等1.水土流失会造成哪些危害?【提示】 水土流失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下降;使大量泥沙汇入河流,河流泥沙含量剧增,淤塞河道和湖泊;造成生态环境恶化。2我国的生态危机1.现状与危害(1)现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2)危害: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国家生态环境安全。2.成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大规模工程建设中环保措施不力。3.长江流域的生态问题(1)上游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