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课标解读(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资源问题的空间分布(2)利用简单的生活实例的讲解使学生明白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3)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4)运用身边的实例讲解农村和城市生态建设。(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以我国典型的生态农业实例导入新课——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课前预习安排:预习有关教材内容并完成[课前自主导学]和[思考交流]→步骤 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 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 1”中[问题导思]。→步骤3:教师通过讲解[例 1]分析其中蕴涵的方法规律↓ 步骤 7:布置作业: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步骤 6:教师利用[活动点拨]和[课堂小结]来验证本堂课教学效果。←步骤 5:教师对[例 2]进行讲解,总结核心内容。←步骤 4:师生互动完成“探究 2”的[问题导思]。课 标 解 读重 点 难 点1.理解自然资源问题的表现及其解决的途径。2.了解农村生态建设的含义和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生态建设的重点。3.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城市生态建设的主要途径。1.资源问题及生态问题的现状。(重点)2.资源问题及生态问题的成因及保护措施。(难点)1自然资源保护1.自然资源系统(1)内部组成:土地、气候、水、生物资源等在不同区域的组合与匹配,构成不同的资源类型和资源结构。(2)外部矛盾:存在着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即资源问题。2.资源问题(1)空间分布:我国北方地多水少,南方地少水多,能源不足;东部主要表现为人口密集,西部干旱缺水,水资源与土地资源不匹配;华北地区则是人地、水土矛盾的叠加之处。(2)表现及影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资源因掠夺开发而迅速退化甚至枯竭,影响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3.自然资源保护(1)目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在保护自然资源存量的前提下发展经济。(2)措施① 对不可再生资源② 对可再生资源1.南方地少水多,存在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吗?【提示】 在南方尽管地少水多,但由于河流水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等,使水质不能符合要求,形成水质型缺水。农村生态建设1.概念:是指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有效的生态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生态经济系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2.内容城市生态建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