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资源问题及其表现(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问题。●课标解读1.通过教材图表,让学生掌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2.能够利用示意图分析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而引起的土地退化情况。3.使学生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危机的表现。4.通过世界水资源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问题。(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以我国当前资源问题数字来设问,导入新课——资源问题及其表现。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 P30~3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有关内容,并完成相应的[思考交流]→步骤 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 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 1”中的[问题导思]→步骤 3:教师通过[例 1]讲解“矿产资源问题”,注意方法规律总结↓ 步骤 7:教师讲解[例 3],并总结“水资源问题”中规律方法。←步骤 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 3”中[问题导思]。←步骤 5:教师通过[例 2]讲解“土地资源问题”并分析[图表解读]有关内容。←步骤 4:师生共同完成“探究 2”的[问题导思]↓步骤 8:师生共同回忆本节主要内容,并完成[课堂小结],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课 标 解 读重 点 难 点11.能说明当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用实例说明矿产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资源枯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问题。1.当前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成因。(重难点)2.环境问题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矿产资源危机1.概念:自然界中经过一定地质成矿作用,在地表或地壳中富集起来的、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或元素。2.属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3.现状:(1)利用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大,由于不合理利用,矿产资源面临迅速耗竭的危险。(2)在开发过程中,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4.煤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开采中:形成大片采空区;(2)运输与存放:污染空气、水、土壤,占用土地;(3)利用:污染大气,导致酸雨形成。1.有人说:“采矿在地下,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谈谈你的看法。【提示】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采矿活动有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无论是哪一种开采方式,都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地下开采是把矿物从地下开采出来,开采后形成的地下空间使矿区周围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导致地下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破坏,引起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