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 5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课标解读1.引导学生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等方面,了解中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2.学会用地图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3.深入理解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农业灾情重的大国国情,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建设国家的热情。4.掌握我国 6 个灾害带及每个灾害带的地域分布和每个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中新网 3 月 7 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2012 年 2 月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中国 1 517.3 万人次受灾,7 人死亡(含失踪),0.9 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 1217.1 千公顷;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 0.3 万间,一般损坏房屋 3.5 万间;直接经济损失 45.5 亿元。据悉,2 月份中国自然灾害以干旱为主,低温冷冻、雪灾、地震、风雹、沙尘暴、滑坡、山体崩塌和森林火灾也均有发生,灾情较近年同期明显偏轻。由材料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多种多样且频繁发生,引入新课。●教学流程设计⇒⇒⇓⇐⇐⇐ ⇓⇒⇒⇒1课 标 解 读重 点 难 点1.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明确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2.理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表现和特征。3.理解我国成灾人口多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掌握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区和农业灾情的地域分布。4.掌握我国 6 个灾害带地域分布及主要自然灾害种类。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重点)2.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及原因。(重难点)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1.成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不稳定的季风环流。2.灾害类型多样: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3.灾害频率高、强度大。4.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自然灾害地域分异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地震台湾、华北、西北、西南地区为多发区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1.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重要灾害有哪些?第二阶梯自然环境最为复杂,且多地质灾害2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重要灾害有暴风雪、地震、冻害。第二阶梯是我国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