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一)打算买一本《季羡林谈人生》,感觉自己的学问特殊是才智太单薄了,而且做事情的时候很迷茫和彷徨。盼望能从智者那里学习才智。《季羡林谈人生》,是季羡林(季羡林:北京高校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谈人生问题的短文的汇合,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别的阶段。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来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以非常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一些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季羡林赞成张载“民胞物与”的世界观,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点。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的伙伴,对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强制的手段。也就是说,是利第2页共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用自然,不是制服自然。否则,人类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或惩处。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季羡林提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特地利人的人绝无仅有。反之,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对待一切和善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伴侣,都应当有一个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在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冲突与平衡的关系上,季羡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毁灭私心,“淡泊以明志,安静以致远”。正是基于这种人生观,季羡林对人生详细境遇的态度,无论是对人生的不完满、世态炎凉,还是对爱情、老年等等的论述,都显得豁达、宽容、乐观和有用。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应当熟悉和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个意义和价值基于平实的真理。季羡林的人生哲学或许不是无懈可击的,第3页共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但却是平实而真挚、引人向善、切实可行的。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二)或许真的是“书非借不能读”,尽管久仰季羡林大名,尽管《季羡林谈人生》就放在案头,我却迟迟未能细读。年前在电视和网络中,闻年过耄耋的季老说,请摘去他头上的国学大师等三顶帽子。我还和多此一举的炒作联系起来,至于他那句“现在总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同温总理谈论当今社会时语),更是让我等常写时评的愤青耿耿于怀。带着这种冲突的心情,为了完成暑假读书笔记。我拭去《季羡林谈人生》书面上的灰尘,一篇一篇地细读起来。前三篇直接谈人生,季老开宗明意,首先点明白写作的年龄背景,却又“虚心”:望九之年还不清晰什么是人生。这样的开头很吸引人,一代宗师,着作等身,国家总理几度探望,执手相庆;北大不避炒作之嫌,甚至特设“季羡林讨论所”。活到这种境地,还一口一个“吾辈凡人老百第4页共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姓”,真让我等倍感惭愧。《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以前看到谈论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老先生用特别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白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季先生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索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择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他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一句评价:“假如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进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有所作为”“担当责任”这类词假如从一个一般人口里蹦出,实有平凡教化之嫌,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认同。季老的文字初读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并无多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