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集结号观后感集结号观后感(一)文/王金琳在《集结号》这部影片中,我感到作为一名战士他们的那种誓死听从命令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影片中,连长谷子地坚决地听从上级的命令,在仅有47人的状况下,面临大量敌军,临危不惧。当时,很多战士以已经听到了集结号为由,要求撤退。但连长谷子地仍旧坚守着对团长的诺言,在听不到集结号的状况下,即使打到最终一个人,也不撤退。但事实上,并没有人给他们吹号。在几次交火之后,除了连长谷子地外,全连全部的人都牺牲了。即使此时,谷子地都在坚持战斗,最终被炮弹击中,昏了过去。影片中那真实的战斗场面,战士们泼洒的热血,都给人一种剧烈地震撼,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热血沸腾的感觉。在生与死的考验下,他们坚守着阵地。这就意味着他们选择了死亡。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怎样的意志?对此我不敢妄加评论。对于生活在现第2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代社会中的我们来说,我是无法想像他们所面对的毕竟是什么。我对于战士们敢于牺牲的精神产生了一种由衷的鄙视之情。影片中,幸存下来的连长谷子地,历尽千辛万苦为战友讨说法的事让人鄙视不已。一个人可以做到这一点,他的行为实在让我佩服。在证明战友们烈士身份的当天,部队支配了一个相当庄重的场面,却让我的心里涌起一些伤感。影片中布满了深厚的兄弟般的战友情意,使得影片更不缺乏感情颜色,让人觉得荡气回肠,让人感到无比的震撼。这部影片开启了我对我们中国军人的无比崇敬的感情,我为我们的祖国拥有这么精彩的部队,这么精彩的军人而感到骄傲。集结号观后感(二)太感动了!很久没这么动心地看电影了。子弹似乎擦着头皮乱飞,一道道金光射过来,太近了,我都要中弹了。我可怕,以前看电影从没怕过,都没往心里去。第3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子弹、饺子、放下枪、换双筷子(呵呵,自己人还啃干馒头呢)。凑六个钢盔,于是他们向前压近,跑得很急,镜头比杜可风还晃,是不是摄影师也投入了战斗?后坐力太强了吧。敌人的火力太强了。我们太危急了。从没这么近距离地看战斗场面,一声枪响,敌人手腕断了,手协和手一起掉在了身边。“卧倒!”手雷在头顶炸开,砖头瓦片应声而落。前一秒还在争吵是否进攻的指导员,后一秒只剩上半截了,太血腥了的场面,我从没见过。看得我浑身直冷。117-71=46已经叫不成连了。“没听到集结号,就不能撤退,哪怕你只剩最终一个,也得顶着!”这就是命令,不能拒绝,只能听从。一场又一场的恶战,“喘气的”,“带脑袋的”,这就是他们报数时的单位,“死了的抬窑里头去”,没时间矫情那叫“牺牲”。自制的土炮很管用,汽油瓶也很管用,可人还是越来越少,敌人却越来越多。我身后一位大哥发出了“哎我”的声音,是啊,太意外了,满山的敌人,“就是一个营也未必顶得住。”又找来的新指导员还是个曾在战场上“尿了”的。等集结号声,等集结号声。在炮火连天第4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的地方,听不到。真的有号声?不知道。谁听到谁走,连尿了的都不走,还有谁会走?死顶。顶到死。那集结号响没响啊?谷子地没听见。究竟响没响?死了的,一了百了,活着的人最受罪。解释得烦了,自己烦,别人还不信,更难受。最终活下来了,却阴差阳错成了自己人的战俘。部队改编了,没处找证人证物,无处诉苦。以炮兵的身份当回了步卒。“会外语”的机灵,按地雷的士气,壮烈的双眼,活着,战斗着。“爹妈都给起了名儿了,怎么就成了没名儿的孩儿了?”满山的“木碑”,都是无名烈士。是牺牲是失踪,在那个年月,是几百斤粮食的区分。多少斤粮食也换不回个活人啊。那集结号响没响啊?谷子地没听见。究竟响没响?谷子地的弟兄,没记录,白纸上没有黑字,没人知道,只有他,只有他知道,只有他知道这47个人存在过。证明呢?他连自己都证明不了,只能自己去找弟兄们,找到了,就有证明白。一次次的盼望,一次次的绝望,找不到弟兄们,就对不起弟兄们,挖也挖不到,喊也没人应,委第5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