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监理工作中的施工测量复核1、施工测量工作的重要性施工测量主要分两大部分:一是开工前要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整体进行地面定位(包括平面位置和高程)。二是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测定建筑各部分的平面位置及标高,作为施工的依据。施工测量贯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建筑物和构筑物定位的精度将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区域规划的正确实施。一旦定位测量出现偏差,如发现得早可进行返工,将会造成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如发现晚,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轻则影响建筑物本身或整个小区的美观,重则影响建筑物及室外设施的使用功能,有的甚至造成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测量工作为施工提供依据。测量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建筑物各部分构造位置和尺寸的精确性,对于结构构件而言,位置和尺寸的偏差,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承载力;对于商品住宅而言,房屋空间尺寸的偏差将直接影响房屋的销售。建筑工程的验收法律规范中对建筑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构造尺寸及位置规定了允许偏差,偏差过大将造成房屋验收不合格。大量的施工案例告诉我们,施工测量的投入占整个工程的比例甚微,但施工测量一旦出现问题对工程的影响和造成的损失是十分惊人的。2、工程测量进展现状及目前施工测量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工程测量技术进展较快,在 20 世纪被广泛使用的以经纬仪、钢尺、水准仪等测量仪器为依托的传统测量方法已逐步淘汰。随着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光电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本世纪初 GPS 卫星定位仪器、光电测距仪、数码经纬仪、激光准直仪及数字化全站仪等新型测量仪器已被广泛应用。随着一大批新型测量仪器的出现,工程测量的方法也随之有了较大的变革。其主要特点是:过去的平面位置测量多采纳测角、测距的几何测量方法,而新型的测量仪器实现了测量数字化,即用大地坐标来确定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在设计领域,由于计算机制图的广泛应用,在建筑总平面图设计中,一旦建筑区域内各建筑物、构筑物位置设计完成后,建筑物定位特征点的坐标,根据电脑中设定的大地坐标系统很容易确定。因此实现测量数字化,在设计阶段很容易实现。在施工阶段实现测量数字化,相对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是测量仪器的更新换代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二是测量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需要时间,且更需要较高素养的人才。因此目前在施工领域,测量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差别较大。在市政工程领域普及较快,在道路、桥梁及大型管线等工程施工中,GPS 定位仪和全站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