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花之咏》教学设计《花之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含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3、通过诵读课文体会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教学重难点:对“我永久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爱花吗?为什么喜爱?2、揭题、板题、读题3、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字典,记录下“咏“字的几个含义,谁来说一说?第2页共1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咏”在字典里有两种意思:一是依着肯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吟唱,如“歌咏”;二是用诗词等来叙述,如“咏梅”)那在“花之咏”中“咏”究竟是第几种意思呢?(第二种)那课题就可以怎么解释?(花儿在唱歌)花儿在唱歌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课件检查生词学习状况)湛蓝、孕育、天幕、招徕、抚养、赠物、叹吁、倾听、啜饮、琼浆、芳香四溢、仰目朝天三、再读课文,自主学习这篇课文不但词语美丽,句子更美。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把你认为美丽的句子画下来,想想为什么美,边读边作批注。四、沟通学习,品读一至四然段1、我是一句话,大自然把我吐了出来,又把我收了回去,藏在她的心室里。第3页共1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生1:这句话好在运用了比方的手法,把“我”比作“一句话”师:文中的“我”指谁?生1:文中的“我”指花。生2:这里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当作人来写。(你从哪里知道的?)我从“吐、收、藏”这几个词知道的。师:(指名读,生评)每一个美丽的句子就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老师也想来读读,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这句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生自由说。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指名读、齐读)师:这个比方句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比方词为“是”)像这样结构和语言风格的句子,文中还有哪些。2、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生1:这是一个比方句,把“花”比作“星星”,还把“草地”比作“地毯。师:我能请问你“湛蓝”是什么意思?(深蓝)对,还有哪个词也写第4页共1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颜色?(碧绿)深蓝是(天空)的颜色,碧绿是(草地)的颜色。把天空和草地的颜色写得如此艳丽,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衬托花的漂亮。)(指一两名读)3、我是大地的女儿,冬天把我孕育,春天把我降生,冬天把我抚养,秋天催我入眠。生1:这里运用了比方的手法,把花比作“大地的女儿”。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3:拟人和排比师:这里既有比方,又有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一年四季花儿在大地怀抱里生长的过程。谁能读?(指名读—女生读)4、我是伴侣间的一份礼品,我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我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师:我还是什么呢?生1:我还是礼品、彩冠、赠物。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第5页共1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师:这些都是花的什么?生2:花的作用师:花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事物,是人间真情的象征。请你来读,读出对花的赞美之情。(指名读—男生读)5、师导读前四个自然段五、品读五至七然段师导学,生汇报。随机指导同学有感情朗读各个自然段,体会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教学要点:1、“携手”是什么意思?(手拉着手)书写时“携”字的右上是“隹”不是“住”。2、轻快: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3、叹吁:叹气。这里指花散发出香气。芳香四溢:处处散发着香气。4、招徕:招揽,招引。第六段中的三个“她”分别指“草原”、第6页共1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空气”、“白天”。5、“啜饮”中的“啜”就是“饮”的意思。两个意思一样的字合成的词,增加了文章的韵律美,让人读来朗朗上口,而单独用“饮”就没这种效果。课文中还有一个这样结构的词,你能找到吗?(倾听)琼浆:美酒。6、(生齐读五至七自然段)“幻想”:没有现实依据的;不真实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