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1.分数指数幂 (1)(,且).(2)(,且).2.根式的性质(1).(2)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3.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 .(2) .(3).注: 若 a>0,p 是一个无理数,则 ap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4.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5.对数的换底公式 (,且,,且, ).推论 (,且,,且,, ).6.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 a>0,a≠1,M>0,N>0,则(1);(2) ;(3).7.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 n 项的和的关系( 数列的前 n 项的和为).8.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 n 项和公式为.9.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 n 项的和公式为或.10.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1.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12.和角与差角公式 ;;.=(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的象限决定, ).13.二倍角公式 ...(n 为偶数)(n 为奇数)(n 为偶数)(n 为奇数).14.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x∈R 及函数,x∈R(A,ω,为常数,且 A≠0,ω>0)的周期;函数,(A,ω,为常数,且 A≠0,ω>0)的周期.15.正弦定理 .16.余弦定理;;.17.面积定理(1)(分别表示 a、b、c 边上的高).(2).18.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 中,有.19.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 λ、μ 为实数,那么(1) 结合律:λ(μa)=(λμ)a;(2)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3)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20.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1) a·b= b·a (交换律);(2)(a)·b= (a·b)=a·b= a·(b);(3)(a+b)·c= a ·c +b·c.21.平面对量基本定理 假如 e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λ1、λ2,使得a=λ1e1+λ2e2.不共线的向量 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2.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设 a=,b=,且 b0,则 a b(b0).23. a 与 b 的数量积(或内积)a·b=|a||b|cosθ. 24. a·b 的几何意义数量积 a·b 等于 a 的长度|a|与 b 在 a 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 的乘积.25.平面对量的坐标运算(1)设 a=,b=,则 a+b=.(2)设 a=,b=,则 a-b=. (3)设 A,B,则.(4)设 a=,则a=.(5)设 a=,b=,则 a·b=.26.两向量的夹角公式(a=,b=).2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B).28.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 a=,b=,且 b0,则A||bb=λa .ab(a0)a·b=0.29.常用不等式:(1)(当且仅当 a=b 时取“=”号).(2)(当且仅当 a=b 时取“=”号).30.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