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纪我国工商管理的时机由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 1999 年度“加强大学与产业合作,促进管理与经济进展”国际会议在大连进行。会议主题是:“21 世纪的中国工商管理—机遇与挑战”。本次会议是“中国一加拿大大学与产业合作项目(CCUIPP)”的系列学术年会之一。“中加大学与产业合作项目”受加拿大国际开发署资助,目的在于促进中国在电信、金融和能源领域的经济改革和管理技术的进展,加强中加大学与产业合作,提高中国电信、金融和能源企业的管理水平。 会议的主要议题有:①金融管理,②能源管理,③电信管理,④大学与产业合作,⑤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⑥工商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⑦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⑧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宏观经济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对比分析国内外学者在以上 8 个议题讨论中取得的成果,可以发现国内的讨论具有以下特点。 1.不同领域中讨论成果的数盆和水平差距较大。 国内在能源和电信管理、MIS 和 DSS 以及生态经济和技术创新等领域有较多的讨论成果,与国外同类成果相比讨论的深度和水平差距也较小。而在金融管理、工商管理和一般经济理论等方面的讨论深度和水平同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经济进展现状有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和电信产业得到了快速进展,进展中出现的问题为讨论者提供了课题来源;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突出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进展中积累的实力使得有关讨论课题能够获得必要的经费资助。产业的需求将对相关讨论起到拉动作用,在我国金融产业对金融理论讨论的需求表现出“有效需求不足”的特征。 (2)与政策导向有关。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经济可持续进展等给予了高度重视,这种政策导向作用使得我国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经济可持续进展等领域的讨论得到了较快的进展。 (3)与学科建设有关。管理学科在我国建立较早,因此我国在运筹学、MIS 和 DSS 等领域的讨论水平与国外的差距较小。而金融管理和一般经济学理论的讨论在国内开展的比较晚,目前基本上处于对国外理论的学习和传播阶段。 (4)与讨论队伍有关。实力较强的讨论队伍都与早期建立的学科有关,同其他学科相比我国金融管理和一般经济学理论的讨论队伍还比较弱小。 2.国内讨论成果也有优势。 在针对我国实际问题,如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等讨论方面,国内的讨论成果有明显的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学者对我国国情和实际问题的了解比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