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优秀说课稿范文 众所周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施素养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1996 年,我校参加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的讨论,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两年来,对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了深化的探究和讨论,为教育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开创了语文课堂新局面。 今日,我要说的是一堂典型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阅读教学的课例。 一、说教材 《北京》一课叙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从教材内容看,本文有三大特点: 1.结构严谨。 课文共 5 个自然段,第 1 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抒发了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间 2、3、4 三段对北京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写,并且都根据方位顺序来介绍。全文脉络清楚,层次分明。 2.选择精炼。 课文选取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通过以上三处景物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 本课课文语言清新、简洁、浅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 《北京》一课是第五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第七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要注意写了哪几个方位,每个方位都写了什么。”而本课的第二自然段就是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伪建筑。由此,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课文第二自然段,按方位顺序具 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并且使学生通过本段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由于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加之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要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是有一定难度的。由此,可以确定本课的难点为: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并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二、说教学目标 《北京》—课的总教学目标是: 1.学会本课 15 个生字,理解 23 个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妙写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认识顿号。 3.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 3 自然段。 5.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漂亮的城市,初步培育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