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词语,如:使、易、其、许、以、虽、对、徒、抢、休、谕、谢等;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对比衬托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唐雎和秦王的性格; 3.学习理解含蓄的外交辞令; 4.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斗争的精神; 5.了解《战国策》的相关知识。 【重难点】 1.积累文中重要词语,如:使、易、其、许、以、虽、对、徒、抢、休、谕、谢等;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对比衬托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唐雎和秦王的性格;3.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斗争的精神.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文学常识】作者刘向别名更生,字子政朝代西汉评价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代表作《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战国策》类别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国别体断代史。内容其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全书共 33 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约二百三四十年间的事。特点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语言生动流畅;还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使得人物形象比较鲜亮丰满;另外,它在论辩中往往采纳故事或寓言作比方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地位对后世散文的创作有很大影响【背景链接】 《唐雎不辱使命》是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的故事。唐雎,是安陵国的臣子。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当时,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灭亡,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消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几年,秦国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技。秦惠王曾派张仪入楚,把商于之地六百里许给楚怀王,条件是让楚与齐断交,结果傻头傻脑的怀王上了当。秦昭襄王以十五城请易赵惠文王的和氏璧,结果骗局被蔺相如识破,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些事据唐雎出使,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而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安陵君和唐雎选择与虎狼之秦作争锋相对的坚决斗争。【梳理式练习】1.字音唐雎(j) 怫然(fú) 跣(xin) 抢地(qing) 韩傀(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