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教案 《天上的街市》教案 1 教学目的: 1、学习诗人合理的联想、丰富的想象。 2、体会诗中优美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背诵全诗。 教学方法:“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 教学过程: 有关资料 1、鹊桥会、牛郎织女的故事 A、牛郎是何许人? B、织女是何许人? C、他们因何种原因成为一家人? D、又因何种原因被迫分开? E、他们何时能见面? 2、作者:(此处播放“万家灯火”和“夏夜星空”的图片,配以音乐和朗读)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文学家、史学家)。作品有诗集《星空》、《女神》,话剧《屈原》。 3、写作背景:本诗写于 1921 年。当时,“五四”运动的高潮已过,中国仍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诗人在“五四”期间激起的对自由、幸福、美好环境的渴望,被现实的浪潮激得粉碎。但他并不无望,依旧不倦的探究、苦苦的追求。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想象天上美好的环境寄予了他对理想世界的迫切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执著追求。 二、图示导读街灯--明星------天河----流星-- 三、思维训练 1、A、第一节诗中,哪些景是实际存在的?哪些是由本体联想到的? B、两句诗中哪一句是主要的?为什么? C、“远远的”能否去掉?为什么? D、“明”和“现”能否对换? 2、 A、在诗人的心中,天上的街市是什么样的(用诗歌中的一个词回答)?想象一下天街到底有哪些世上没有的珍奇?(此处配以图片) B、“我想”“定然”两个词能否去掉? 3、A、在第三四节诗中,想象牛郎织女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B、在我国的民间,女人什么时候骑牛?人们什么时候打灯笼?(此处配“牛郎和织女”以及“打灯笼过节”的图片) C、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达了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不满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追求美好生活的感情。 四、比较阅读《静夜》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与《天上的街市》有何异同? 同点:1、写法上,都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2、内容上,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以此反衬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前途的渺茫,表达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 异点:在感情上,两首诗都充满淡淡的忧伤,但第一首诗在淡淡的忧伤之余带着点淡淡的喜悦--毕竟牛郎织女有着自由美满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执著的追求;而后一首则是一个令人感叹的悲剧场面,鲛人孤独地对月流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