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_第1页
1/5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_第2页
2/5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_第3页
3/5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这本书原来是想写到每周推举里的,一不小心,写得有点多,这个篇幅不太适合放到推举中,故而当做读后感单独发一篇。逻辑不是很清楚,显得有点啰嗦杂乱,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大家见谅。 一开始看到这个书名以及听别人介绍误以为这本书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中国的大众太沉默了,大家面对问题都选择不说,于是作者鼓舞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鼓舞民众意识觉醒。现在读完我知道当时的理解太简单了,沉默的大多数只是这本书里的一篇文章,书里还有很多文章讨论了其他的一些社会问题。而在当时那个年代,光是能有意识去思考这些问题就很不错了,何况还够胆写出来,非常不易。王小波说他曾经也是沉默的大多数中的其中一人,现在变得不沉默了,想要说点什么,但我认为他并不是鼓舞大家都去说,毕竟,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批判精神并敢于说出来的人还是少数,多数人只是复制粘贴别人的说法而已。所以重要的不是说不说,而是思不思考。 其实自古以来,不思考的人是居多的,有些是不同意思考,有些是没有能力思考。也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稳定,假如人人都没事瞎捉摸,去思考人生意义,去思考社会问题,那么社会就容易动荡,而统治阶级是厌恶动荡的。所以我们这个民族一直就习惯性的沉默,从小父母就教我们做人要低调,做事也不能张扬。到了学校老师教我们,沉默是金,多听少说,韬光养晦,厚积薄发。进入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生经验也告诉我们枪打出头鸟,祸从口出,一定要谨言慎行。 有人说这是中国人自卑的劣根性导致的,鼓吹西方文明敢于表达自己,直抒胸臆的坦率。我倒不能完全认同这种妄自菲薄的说法,这其实是两种文化的差别,没有高下之分。直话直说有它的好,沉默以对也有它的利,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暂且不论沉默是不是一种美德,但我信任沉默是很有力量的,不是空洞的沉默,而是有自己思考和韧性的沉默就像我前不久的一篇文章里提到的,我很欣赏把说话的功夫都用来做事的人,很酷。但是,假如真有话想说,实在也无需强忍。就像男儿有泪也可轻弹,没有眼泪不用硬挤一个道理,憋久了容易憋出内伤。 某种意义上说,我也算是一个沉默的人,虽然间或写写随笔,咋咋呼呼的。但其实真正看我文章的人应该知道我表达的东西都是比较中立的,态度也算谦逊。会刺痛别人的话我一般是不说的,一方面是我本就持着多元的价值观,认为很少有东西是非黑即白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不愿去和人争吵,从小养成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惰性。 坦率的讲,我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