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之路》观后感 前段时间动感单车运动时,观看了《玄奘之路》这部记录片。2025 年金铁木导演的央视纪录片,也是自己看完最长的纪录片。 当然纪录片里没有大圣,也没有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讲述了玄奘法师,历经西域十六国,征途跋涉数万里,十七年西行求法之路。 或许是记忆里的西游记太深刻,看此片时会觉得原来是这样的那种感觉,所以会更加印象深刻,也会让人思考。 玄奘(602 年~664 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一、求真之路 玄奘生于隋朝末年,少年出家,青年游历天下,遍访名僧,研习经典,有所小成。但由于当时各地佛典译著不善,致使义理含混,理解不一,注疏也不同,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合。武德九年(626 年),此时适逢天竺僧波颇抵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 取经,求真解惑,用以弘扬佛法。对他来讲是一趟探求真理的自愿远行。信任当时的佛学界发现问题的僧人肯定不止玄奘一人,但能为了解决问题而付诸行动的只有他,为了“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的目标,开始一趟充满未知和风险的旅行。 二、得道之路 玄奘是真正有理想的学者,不断的学习,坚定的学习,终于从一个小和尚变成一个得道高僧。没有一蹴而就也不是菩萨转世。11 岁学法,27 岁西行 19 年,而后译经19 年,62 岁的生命,成为当时印度、大唐、西域各国广泛认知的高僧大德;玄奘之路是一条求知得道之路。 三、勇气之路 血肉之躯,大多数人都有勇敢的时刻,可是为了达到目标能够在 19 年间面对各种困难不断的勇敢,偷渡之难、大漠之难、雪山之难、盗贼之难等真是一步一难,就凭一个求真的信念就有这么大的勇气,设身处地作为平凡的我们真的无法理解,是啊,勇气来源于坚定。 四、坚定之路 公元 618 年,玄奘进入佛的故乡,路过传说中可以看到佛影的洞穴。当玄奘为求看到佛影,在佛影洞叩拜时那是一种怎样的虔诚。“一百次的拜首,未见佛影,再一百次的拜首,佛影转瞬即逝,再二百次的拜首,佛影显现。”“不见佛影,誓不离洞。”玄奘就是这样在佛前拜首了四百多次,只是为了看见心中的佛光。现在的我们可能无法理解这样的行为,可是从中可以看到玄奘的信仰的坚定,他的坚定来自于这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