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年的来历》教案 【内容简析】 本文是一个民间传说,讲的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喧闹的传统节日“年”的来历。传说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就会从深海爬上岸来吞食牲畜、损害人命,而一位白胡子老头儿抓住年兽最怕红色、亮光和响声这三大弱点,借用“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及“整夜灯火通明”的方式,帮助人们赶跑了年兽,“过年”的风俗由此流传下来。故事中白胡子老人的聪慧和智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故事本身所展示出的中华文化的丰富灿烂更会唤起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民间传说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以此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熟读精思,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教学目标】 1.认识“性、牲”等 9 个生字,会写“历、异”等 13个字。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注意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年”的来历,体会白胡子老人的聪慧和才智,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加文化积淀。 【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了解“年”的来历,从故事中体会白胡子老人的聪慧和才智。 【教具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初步预习课文; 2.查阅与春节有关的其他习俗资料。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提问:每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一派繁忙景象。谁知道,过年时人们有哪些风俗习惯?(学生回答。) (课件播放《春节序曲》和一组图片。)没错,一到过年,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族,都会用贴红对联放鞭炮、穿新衣、包饺子等方式来欢度春节。可是,你们知道人们的这些习俗是怎么形成的吗?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年”的来历》这篇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借助字音,自学生字。 (2)同学合作学习,互相读生字,纠正读音,并沟通识记的方法。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结果。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3.指名读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学生朗读之后,指名评价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并指导书写容易写错的字:“历”下面是“力”不是“刀”、“闯”的笔顺是先外后内、“武”字不要多写一撇、“宇”与“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