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 学年高中历史 第 7 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 1一、新中国的四次建交高潮时间国家类型指导方针原因影响20 世纪 50 年代初(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是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倒”二战后世界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外交孤立政策使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末主要是亚非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和 平 共 处 五 项原 则 、 “ 求 同存异”方针中美仍处于对峙状态;中苏关系恶化;亚非拉许多国家独立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70 年代外交突破奠定外交基础20 世纪 70 年代美、日等西方国家发 展 与 美 欧 、日 的 “ 一 条线”美 苏 争 霸 , 美 处 于 守势;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同更多国家建交,扩大了中国的世界影响力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发展同世界各国全方位外交“ 无 敌 国 ” 外交 、 不 结 盟 政策美苏关系缓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国际影响力扩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二、近现代中国与世界大国的关系1.中苏(中俄)关系。(1)近代前期:俄国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之一。例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成为帮凶,割占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甲午战争后,把我国东北划为势力范围。(2)近代后期:帮助、指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例如,帮助成立中国共产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支持、配合中国的抗日战争。(3)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两极对峙格局,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并与苏联结盟,苏联支持、指导中国的经济建设。中苏关系的良性发展成为“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引起周边国家和新兴国家的疑虑,影响了中国外交的发展。(4)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原因主要在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成为 50 年代末中国经济困难的外部因素,同时促成中国在 20 世纪 60 年代实行“一大片”的外交政策和 70 年代的外交突破。(5)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化、中俄逐步形成战略伙伴关系。究其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主动放弃美苏争霸,积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中俄两国有诸多共同利益和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