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文言文实词》导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2.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并灵活运用。教学课时:3 课时一、考点阐释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常见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也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二、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 (一)字形推断法 如:用“ 纟”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① 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 ﹙绡:生丝织成的薄纱﹚ ② 缢于庭树 《孔雀东南飞》 ﹙缢:用绳子上吊,吊死﹚ ③ 缒而出,见秦伯 《烛之武退秦师》 (缒:用绳子往下吊) 【资料集装箱】 “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财物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有关; “求”与毛皮有关 “言”与说话有关; “冖”与笼罩有关 “歹”与死亡有关 ;“月”与肉有关 “页”与脑袋有关 ; “辶”与“行走”有关 “自”与鼻子有关 ;“王”“玉”与玉有关 ; “目” “见” 与眼有关 „„ (9)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 绠: (二)字音推断法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例如: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与“邀”同音通假, “邀请” (2)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 “蚤”与“早”同音通假,“早一点” (3)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同音通假, “娶妻” 【推断练习】 (1)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赤壁之战》) 住:(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 倍: (三)对应推断法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的特点,利用它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一个词也好,一个句子也好,如果形式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