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5 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 附录三 高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课文例释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①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大钳子。②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剑阁高峻崎岖、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品德高尚的人好学并且每日都反省自己,那么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上不会出现过错了。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来”,可不译。①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飘飘然,好像超越尘世,长出羽翼飞升成仙。②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赤壁赋》)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是比蓼蓝更青。②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一天之内,同一间宫殿之中,气候却不一样。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如果不停地雕刻下去,即使是金属石块也能雕刻成艺术品。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① 扣舷而歌之。(《赤壁赋》)敲着船舷唱起来。②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我曾经整天整天地思考。③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我小心翼翼地起来。7.表示因果关系。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赤壁赋》)1耳朵听到了才成为声音,眼睛看到才成为颜色。8.表示目的关系。①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久久地伫立等待,盼望着皇上宠幸。 ② 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老奶妈曾经对我说:“这地方是你母亲曾经站立过的。”与(一)介词。1.和,跟,同。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沛公驻军霸上,没有和项羽见面。2.给,替。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陈涉年少的时候,曾经受人雇佣替别人耕种。3.比,和……比较。孰与君少长?(《鸿门宴》)跟你相比,年龄谁大谁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