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文化要义的读后感范文

中国文化要义的读后感范文_第1页
1/9
中国文化要义的读后感范文_第2页
2/9
中国文化要义的读后感范文_第3页
3/9
中国文化要义的读后感范文 《中国文化要义》是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的代表作。这本书被誉为中国文化讨论和西方文化比较的经典作品,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以下是我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文化要义读后感 1 原来这篇文章很可能胎死腹中的,但为了养成读一本好书,写一段文字的习惯,将外化的作者的思想更好地内化成我的想法,不浪费作者的文字,亦不浪费对为了读这本书在时间、金钱等方面所做的消耗,我还是在草草翻完一篇关于建筑冷与热的文章后打开音乐,轻敲这篇文章起来。 《中国文化要义》这本书与我可说有缘,在寒假时就在图书城翻阅到,当时以没有心思在图书城中静静阅读作为理由放弃了;开学了,抱着一种不成熟的对社会学的极度渴求,在豆瓣上确认好这本书的层次后,从亚马逊买了这本书的电子版,可笑的是,当时却已忘记已经见到过这本书了。 梁漱溟在这本书中将中国与西方产生分歧的源头定在这么几个方面:理性与理智的启发;宗教与礼教的区别,他认定了西方人在国家与社会的进展是正确成熟的,将社会的进展定为三个层次,而中国却跳过了正确的步骤,理性早启而理智不足。由此,中国的封建制度得不到根本的改变,中国的科学讨论被抑制:中国人多讨论人事而少讨论物事。中国人在周孔礼教的浸淫下,在社会四个层次(家庭、团体、国家、天下)中更加关注家庭与天下,因此,中国人很少有国家的概念,中国人也很少团结。而重礼教而轻法律(书中说古代中国除了刑法而无他法,自己估摸着也是,看古装片也没见除了打板子、坐牢、砍头及凌迟等酷刑以外的内涵),也是人们只知义务,而缺少权利意识的重要原因。 这本书写于 1949 年之前,中共还未能够取得中国的执政地位,其间的说法均是基于古代中国而言,而成书的时间早于新中国的成立,其中的言论应该不像政治课本那样像今日阅读到伊东丰雄与中泽新一合写的《反建筑》一书中就用了资本主义社会看来更加客观的英国土地改革一词而笔者觉得那就是在历史课本上社会主义国家所看待的圈地运动,“圈地”两个字将文字能够表现的那种资本主义的剥削透彻地反映出来。因此,我对民国学者所写的书更佳偏爱,对这本《中国文化要义》也更怀着尊重的心态去阅读。 也因为成书过早,书中的文字也更佳生涩,民国年代所特有的混合着文言文的简练与白话文的直白的青涩的味道使本书对我来说不比文字的内容难以接受,用硬着头皮看书也很合适。也因此,对本书的内涵只能略懂皮毛,在最近看到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文化要义的读后感范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