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一、说课内容: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二次函数的概念及相关习题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讨论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沟通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进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三、教法学法设计: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究、讨论手段,通过思维深化,领悟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y=kx+b,k≠0;y=kx ,k≠0;y= , k≠0)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 k≠0 的条件? k 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 k≠0 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 a 进行比较.(二)引入新课函数是讨论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电脑演示) 例 1、(1)圆的半径是 r(cm)时,面积 s (cm²)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解:s=πr²(r>0)例 2、用周长为 20m 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场地面积 y(m²)与矩形一边长 x(m)之间的关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