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能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并做简单批注。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起因——课文第 2 自然的归属问题有争议,把它归为“起因”是因为猴子“放肆起来”的具体表现就是第 2 自然段讲的摘去了孩子的帽子,因而引发了后面的故事。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淘.教.案.网): (一)导入 在《跳水》这篇课文里,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谁说说这个故事大致是怎样的?(指名简要说一说初读后的感知。) (二)沟通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读一读,再组成本课的词语,读一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 “恐吓”应读 xiàhu“龇”的读音 zī “猴”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竖。 3.解释词语,(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醒悟:认识由模糊而变得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课文中指明白。悟,理解,明白。 失足:没有把握住。走路不小心而摔倒。 (三)学生投入地读书,理解文章的结构。 1.轻声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2.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文章分段。然后沟通。 板书: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3.仔细默读课文,把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画下来,并做简单的批注。 ① 自读,批注。 ② 在组内沟通,互相补充。 ③ 在全班朗读句子,然后进行评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第二部分事情的进展过程,感受心情的变化——担心、紧张。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3.形容处境危险或情况紧急,可以用哪些词语?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跳水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读后的感想, 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教案》,来自网! 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