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对税收监管的影响讨论会计准则对税收监管的影响讨论 摘要:自2018年我国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得到全面落实之后,我国税收监管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对我国企业进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另外,金融资产减值从“已经发生损失法”转变为“预期损失法”,对企业会计核算成本、利润以及金融企业的准备金支出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现阶段的会计准则中,对金融产品的划分也发生了变化。针对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对税收监管带来的影响,从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内容着手,简要分析了税收监管受新金融工具的相关会计准则影响,提出相关财政部门应当对金融企业逾期贷款收入重新界定,同时进一步完善关于金融资产转移相关政策,完善金融企业准备金的支出税收政策,有效控制当下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税源,运用科学的手段指导税收以及会计核算工作,帮助企业减轻税收成本,促进企业进展。 关键词:会计准则;税收监管;新金融工具 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等等会计准则的颁布,我国金融工具报告的确认、记录以及计量等发生了明显变化,随之而来对税收监管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税收是我国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参加到企业的进展和利润分配中。目前,会计核算是企业核算的基础,用以明确企业的经营利润,确定税收成本。在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进一步明确的背景下,完善当下的税收监管,对确保我国金融企业税收的合理性具有现实意义 1新金融工具的相关会计准则主要内容变化 首先,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现阶段金融资产确认、计量分类以及推断依据的差别上。在目前的会计准则中,“金融资产合同的现金流量特征”和企业经营模式成为了进行金融资产分类的参考信息,计量分类用于摊余成本,被计入公允价值变动与计量变动。另外,通过档期损益被计入公允价值计量和变动,有效减少了金融资产的种类,为会计核算带来便利。其次,现阶段的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进一步向着预期信用损失的模型转变。由于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发生了变动,目前在进行金融资产减值核算的时候,较为常用的“已发生损失法”被修改成了“预期损失法”,需要企业根据金融工具对企业未来一年的进展风险进行评估,并作出充足的前期准备,确保金融资产的减值能够应对企业的预期进展风险。最后,在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