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知道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 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节有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表格或音像资料,设计展板,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的领导。新中国科研的起步,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始的,党和政府的领导在振兴科技的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的列举,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来之不易,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国科技事业而努力学习和探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新时期中国科技走向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应长期坚持。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二、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新中国成立时的科技状况怎样?振兴科技的措施有哪些?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文革”期间,中国的科技事业严重受挫。“文革”后,党和政府提出哪些发展科技的措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使中国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取得了了哪些重大成就?有何重要意义?〖讲授新课〗一、建国初(一)阅读第一目,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材料 欧洲在 16 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即近代科学)。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 16—18 世纪却没有产生现代科学,这些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现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在亚洲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