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全方位渗透——以当前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为例马鞍山二中当涂分校 郑明波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世界的粮食问题,从高中生物教学相关的角度,探讨如何从植物生理学层面、现代生物学技术层面、生态学层面以及行为道德层面来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粮食问题。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理念 高中生物教学渗透 粮食问题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社会发展中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即指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进行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湿地、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传统教学中,教师多数在“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这两个章节中进行穿插介绍可持续发展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教材改革以后,新教材在编写中更多的渗透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主要涉及的章节有:必修 1中“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必修 2“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必修 3“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选修 2“生物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等内容。2007 年下半年以来,尤其是进入 2008 年后,全球粮食价格一路攀高。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诸多,但粮食供应不足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耕地面积很难增加甚至不断缩小的情况下,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人工合理控制代谢、培育新的优良品种的是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现以粮食问题的解决为例介绍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全方位渗透。一、植物生理学层面——光合作用作为生物圈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在教学中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学习必修 1 第 5 章“光合作用”时,可着重强调:1、光合作用机理:采用过程探究的方法,针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逐步细化,力求使学生掌握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过程的区别和联系、反应场所和条件,清楚每一个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相应的能量转化过程。2、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采用探究型实验,引导学生探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安排上,采取分组实验的方法,让不同组的同学分别探讨 CO2浓度、水、光照长短、光照强度、光质和温度等各种因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影响。最后通过交流、讨论,分析出各种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引导学生利用结论,思考如何在农业生产中进行实际应用。二、现代生物学技术层面——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