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届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4.10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高考目标定位】考点点击热点提醒1 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2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 科学发展观,重视节能减排2 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关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 统筹城乡发展,重视‘三农’问题,关注粮食安全 【基础知识梳理】(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加。(2)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景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 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的新要求①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比 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②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③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全面小康建设过程的特点: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重要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