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选读》【教学目标】1、认识大自然的“光”,感受大自然。提高赏析散文的能力。提高写作的发散思维能力。2、通过朗读,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去解读文本。3、认识阳光,感受阳光,培养雅致的情怀。【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杨必(1922-1968),是钱钟书夫人杨绛的妹妹。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曾就读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文系。解放后在国际劳动局担任英语翻译,1952 年任教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68 年因病去世。其翻译的《名利场》(英国萨克雷著)享有很高的声誉。二、整体感知这篇散文基本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一天之内“光”的变化及其带给人的感受。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三、问题探究过渡:本文内容十分丰富,但读来却不觉繁杂,这是因为作者文思有路,安排得井井有条。我们平时写作文时,有部分同学不是难以打开写作思路,就是发愁作文凑不够字数。这篇散文为我们提供了如何把文章写丰富的范例,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本文的写法。1、写晨光:主要写了晨光的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是哪句?2、写阳光:作者是怎样写阳光的?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3、写光和黑暗的关系:写了两者怎样的关系?文中分别列举了哪些事例来写的?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精彩?试着分析。4、文章第四部分写到了“夜晚的声音”,从四方浮来,1)都写了哪些声音?最好听的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文章第四部分写到了“夜晚的声音”,是不是偏离了光的主题呢?请简要回答。五、小结:我们可能从来不曾像作者那样细细地品尝过光,因而一时还不能完全领略作者这种细腻的感受; 然而,某一天,当我们从梦中醒来,晨曦从窗口透露,那时,我们也许就会惊喜地发现:晨光确 实如作家所写的那样瞬息万变、美妙无穷,优秀的作品就是这样在唤醒我们的感觉,能扩大我们的视野。《光》导学案【教学目标】1、认识大自然的“光”,感受大自然。提高赏析散文的能力。提高写作的发散思维能力。2、通过朗读,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去解读文本。3、认识阳光,感受阳光,培养雅致的情怀。【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杨必(1922-1968),是钱钟书夫人杨绛的妹妹。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曾就读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文系。解放后在国际劳动局担任英语翻译,1952 年任教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68 年因病去世。其翻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