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思考探究活动详解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P7 材料阅读与思考】《论语·八佾》记录了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怎样理解孔子的这句话?有人根据这句话判定孔子是一个主张历史倒退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答案提示]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呀!我遵从周朝的制度。孔子所欣赏的是西周的礼乐制度,并非要全面退回西周。不过,孔子思想的怀旧色彩,也使得当时许多儒学人士对新的社会现象和新的文化因素本能地表现出抵触的态度。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P11 材料阅读与思考】为什么汉代学者屡屡把“挟书律”与秦朝的短命相联系?[答案提示] 秦自商鞅变法以后,一直奉行以法治国的政治策略。法治使秦国走向强盛,并最终统一中国。但秦法极端残酷,“焚书”“坑儒”“挟书律”等残酷的思想专制手段也无济于事,反而出现“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的局面,使秦王朝迅速走向了崩溃,最终以“暴秦”的形象载入史册。为了避免重蹈秦之覆辙,汉代士人不断反思秦亡的原因。他们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完全抛弃了古代圣王重视礼乐教化的传统而专任刑罚。董仲舒认为古代圣王治理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秦朝却一反先王的做法,采用申商韩非之说,严法治国,禁止私学和民间藏书,使人们逐渐抛弃礼仪传统而轻于犯法,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王充的看法与此相似,他认为秦朝焚烧五经典籍,禁止民间藏书,极大地破坏了圣贤所确立的优良传统,使秦朝的统治无法长久持续下去。实际上,汉代士人并不反对统一思想,比如董仲舒就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建议。不过他们主张采取温和、诱导的方式来教化百姓,对秦王朝粗暴的行政、强制手段非常反感,因而往往将秦朝的短命与它推行的诸如“挟书律”等暴政行为联系起来。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16 材料阅读与思考】怎样理解这里所说的“分宰相之权”?[答案提示] 这里所谓“分宰相之权”,实际上是专制朝代帝王通常的政治行为。皇帝一旦掌握最高权力,就往往牢牢地把握住最高决策权,即使对于总理国家政务的高级助手,也不愿意分权 。这就是《太平御览》卷九一引华峤《后汉书》中所说的“总揽威权,柄不借下”。这也是符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