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准扶贫心得体会范文 精准扶贫心得体会范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开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是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党中央提出的极具时代性、科学性、针对性的战略部署。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省委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其精神实质,就在于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能不能确保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能不能实现脱贫落实到人、落实到户,关键就看我们能不能牢牢把握精准二字,在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中体现扶贫开发的成效。 着力破解对象识别难题,实现扶持对象精准。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要求,第一个精准就是扶持对象精准,强调准确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的基础。第一道关口把不好,扶贫对象信息不准、家底不清,不仅导致扶贫开发瞄不准贫困人口、效果不佳,甚至还可能出现扶贫资金没扶到贫却扶了富。真正把贫困的底子摸清摸实,把真正的贫困人口挑出来,要求各级各地进一步加强扶贫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特别要加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变化情况。把精准识别、动态调整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不让一个地区、一个家庭、一个人口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队。 着力破解造血功能不足难题,实现项目安排精准。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xx 以来,我省共解决了 225.1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但贫困地区总体上仍面临造血功能不足的问题,其关键就在于缺乏产业和项目这个干细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啃下扶贫开发的硬骨头必须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要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根据《决定》提出的种养加有机结合、一二三融合进展的思路,实现扶贫项目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大力进展特色产业,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使扶贫开发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型扶贫转变,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走上经济内生增长、自主脱贫致富的可持续进展道路。 着力破解大水漫灌难题,实现资金使用精准。过去扶贫投入碎片化,像天女散花,其结果必定是扶贫效果不好群众受益不多。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就必须落实《决定》部署,实行资金、项目、招投标、管理、责任五到县创建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