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好课需“磨”——一节精品语文课带来的思考辽宁省昌图县老城镇中心学校李淑珍很早以前就曾读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这段话“要用一辈子的时间预备一节课。”当时读完真的不以为然,认为这话无非在告知每一位老师,在备课时要仔细钻研才能上好课。这次在我校开展的“每天公开课、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活动中,我校的田老师反复上的一节语文课,使我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这段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在“三公开”活动中我校田老师在讲《只有一个地球》这课时,她反复上了四次,而且一次比一次精彩,最终一次上全校性观摩课,得到了全部老师的全都喝彩。课后她深有体会地说“李校长,我现在体会到了‘好课是磨出来的’。”再一次听到这句话,我不无感慨地说:“是啊,好课靠磨。”第2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回想起这次精品课的成长历程,真有化蛹成蝶的感觉。记得第一次上课后,我给他列出了一大串课上不满足的地方,包括对教材的揣摩、学法的指导、问题的设计、环节的导入、课堂上消失的问题的解决等等,当时她现出一脸的苦痛,但还是坚决地跟我说:“明天我再上一节,您再听听。”从她的话中,我听到了一个想上好课的老师的决心。这也给我为她导课增加了很多信念。第二天她果真又上了一次这节课。这次我叫来了一些骨干老师听课。这次上课她克服了很多弊病,比上一次好了许多。课后我带领听课的这些老师又坐下来反复修改课上不满足的地方,改后她信念十足地说:“李校长,我再上一节,你们再给我听听。”我们欣然应允。当第三次修改后,她兴奋地说:“课真是越磨越精!以前我真没感觉到。”这是一个年轻上进老师,发至心底的声音,胜利带给她的不仅仅是喜悦,更是思想的飞跃,对教学的感悟和提高。第3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怎样上课才使同学满足、自己满足?怎样才能上出一堂好课?这是每一个老师都深感困惑的问题,也是老师们所不懈追求的。磨课,既要讨论学问结构,也要讨论同学的认知规律。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达着老师的创新思想,体现着老师的教学观。只有讲究“备”的艺术,才能更好地发挥“教”的艺术,也才能上出一堂好课来。这次在推敲课的过程中,我们从“磨教材”、“磨学法”、“磨教法”、“磨结构”、“磨和谐”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化的讨论,最终形成比较满足的教案,推敲中甚至精炼到每句问话,预设会有哪些生成等等,每次推敲,都有不同的感悟和提升。最终不仅上出了精品课,同时也提升了我们每一个人。“磨课”对青年老师来讲,更是一个特别好的成长历程,就像蚕的一次次蜕变,最终吐丝结茧、变蛹化蛾、脱胎换骨。因为,每一次“磨课”都是对教学设计和执教者课堂调控力量的一次检验,一串串问题如列清单似的被排列出来,问题的指向由最初针对每个教学环节和每个情境的第4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创设,到最终哪怕是一句过渡语、一个神态、一个动作都要进行精雕细琢,力求精益求精。“磨课”的目的是为了上好课,没有那苦痛“磨课”过程的积淀,怎会有课堂上的精彩呈现?好课,不肯定非要磨,但是,磨了肯定会更好。“磨课”不仅仅磨哪句话该怎么说、哪个地方该怎么引导,更重要的是磨技术、磨理念。好钢是炼出来的,好课是磨出来的,没有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很难成为一名深受同学欢迎的优秀老师。任何一名老师,只要专心锻造自己,擅长打造自己,勤于经营自己,勇于超越自己,就肯定会走出平凡,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