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一语文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3.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学习重点难点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2.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一、回顾预习1.正字音聆( líng )听 和煦( xù ) 焦躁( zào ) 嶙峋( lín xún ) 震撼(hàn ) 窒( zhì )息二、自主合作探究(1)① 这首交响乐的节奏是如何变化的?提示:节奏的变化:不太快→很快→快→快→较快总之,即欢快、悠扬、明澈。(2)通过交响乐可看出贝多芬对田园有何感情?提示:贝多芬对回归田园的感情到达乡村的愉快→独坐河边,聆听音响→参加舞会,兴高采烈→暴雨突降,惊心动魄→愉快和感恩的情绪。总之,即用心感受田园、感受自然,感受乡村。四、总结提升:学习指导即时感悟读课文,动手查字典,掌握字音字形。精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划 分 段 落 层次。独立思考;积极探讨。1写作特色五、拓展·延伸作者介绍:乔治·桑(1804~1876),法国女小说家。她原名奥罗尔·杜邦,1804 年 7 月 1日生于巴黎,父亲是第一帝国的军官。她从小由祖母抚养,13 岁进入巴黎的修道院,18 岁时嫁给杜德望男爵,但她对婚姻并不满意,1831 年到巴黎,开始独立生活。乔治·桑移居巴黎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从初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卢梭、夏多布里昂和拜伦对她的复杂影响。七月革命后不久,她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安蒂亚娜》(1832),一举成名,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乔治·桑是一位多产作家,她一生写了 100 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 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文章。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四阶段:早期作品称为激情小说,代表作有《安蒂亚娜》《华伦蒂娜》(1832)、《莱莉亚》(1833)等,都描写爱情上不幸的女性,对生活感到失望,不懈地追求独立与自由,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反抗的意志。第二阶段作品为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代表作有《木工小史》(1840)、《康素爱萝》(1843)、《安吉堡的磨工》(1845)等。在这些作品里,她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命运问题,尽管没能明确地指出解放的道路,但作品毕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攻击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进而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代表作有《魔沼》(1846)、《弃儿弗朗索瓦》(1848)和《小法岱特》(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