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 [论文摘要]本文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为指导,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结合新课程改革探析思想政治课主体参与教学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思想政治课主体参与教学重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角色、教学行为、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因此,教学过程如何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如何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这种形势下,势必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课程理念,积极迎接新课程的挑战。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学习的承担者,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要实现这一活动的任务,不仅与教师水平、教学内容、设备有关,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本身的作用。即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程度直接决定教学活动的结果。而在新课标的思想政治课中,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去探讨,不断去实践。一、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现状分析当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数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发现式的。因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多数是机械的,被动的。分析其成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一种传统观念: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关系也变成了简单的“我讲,我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因此,“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替代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以致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全被遏制,使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 2、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化的影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传统的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往往重结论、轻过程,把形成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