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实验中体验探究实践的快乐拓展课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所开发的课程。拓展课也是上海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师如何在拓展课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努力的方向。高中生命科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实验内容,不能向外延伸拓展,另外,基础型实验课课时短也造成问题探讨不充分。学生呢则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实验过程,不会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一定限制。实验中能够看到预期结果固然是可喜的事情,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但是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而不愿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会拘束了自己的思维,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失去了创造力和灵感。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除了客观原因外,学生实验探究意识没有树立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拓展实验课是在基础实验课基础上的延伸,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很大的自主性,如何去安排课时,如何去设计实验,如何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树立探究意识。通过开展拓展型实验课使学生树立实验探究意识是重中之重。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善于质疑、善于抓住学生所关心的实验重点、难点、疑点,以便创设一种探究氛围,让学生完全沉浸在实验学习中。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1. 巧设实验探究情景,营造实验探究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在以生命科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注意将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和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开发成实验。并在实验中提出假设,引导学生探究。例如我在开展拓展型实验教学课程中,“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我以生活中的事例引出:新鲜绿叶菜较长时间浸没于盐水或糖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什么原因引起?学生对这一论题感兴趣,争相回答,有的说发黑,有的说萎缩等等,原因是细胞失水萎缩,营养有所损失,最后细胞死亡,蔬菜坏死。我又做了假设:加入盐量或糖量不同,绿叶菜的变化相同。大家纷纷说是不同,还分析了原因,于是我就让同学们作实验来验证:新鲜绿叶菜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或食盐变化的情况(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找到哪一种浓度效果最差。然后与质壁分离实验结果比较是否一致。 “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开展的拓展课中,我向同学们提问:绿叶菜的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