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召学生读书的演讲稿 1300 字领导让我谈一下关于读书的事情,我想了又想,觉得只能从自身读书经历谈起。 喜爱看书是在 15 岁,初中毕业后那个暑假开始的。那年的暑假特别长,两个多月,而且那时的生活很单调,还完全没有现在这样可以四处走走看看的想法,不只是因为没钱,而是这种想法和经历直接处于你的认知之外。就在那种整日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情况下,一本绿色封面的课外书适时的出现了。直到现在我仍然对整个事情,对这本书心存感激。它就是贾平凹先生的散文自选集--《闲人》。书中内容对当时的我来说略微深奥,但是我能感觉到他的文笔很优美,从而让我兴奋,这种兴奋让我把读书这个习惯保持到了现在。 开学之后,我们学校门口的那条街有个夜市,我一开学就跑去夜市买了贾平凹的两本书,一本《废都》,一本《白夜》,都是盗版,而且《废都》盗的特别厉害,根本没办法往下读的那种,《白夜》的版本还好一点。那是我第一次买书的经历,在还不知道有盗版这个物种的时候买了两本盗版书。 所以后来有人问我你是如何知道该买哪些书的时候,我一般会给出两个建议:一,买同一个作者的所有书,假如你碰巧看到一本很喜爱的书,可以去找这个作者的其他书看一下。二,利用文章中出现的书名或者作者名字。 或者这里可以再加一条,读书推举的广播栏目。好多年前,山东经济广播有一档节目叫《小凤直播室》,它的架构是采访一个人,然后让这个人来推举一本书,一部电影,和一段音乐。她的采访对象大多是些有头有脸的人物比如贾樟柯,洪晃,还有唐朝乐队,甚至还有金星。金星大概当时刚做了手术,记得她说三十年前上帝犯了个错误我只是去纠正了这个错误。还有她的名字,她说金星说太阳系中唯一逆向自转的行星,所以她觉得这个名字也有一定的宿命感。 洪晃在小凤的节目里推举的什么书我忘了,但是忘记得她推举的电影《37 度 2》,也叫《巴黎野玫瑰》,因为那年正好非典,所以她用这个温度计的数字推举了部电影。这个电影也很经典,直到现在我都没勇气把它一口气完整看完,因为我认为它是属于比较惨烈的那种。不是打仗的那种惨烈,是心里很疼的那种。 凑巧的是,我听过一次洪晃的讲座,她在那次的讲座中用了三个词,用这三个词分别问了三个人,利用这三个人给出的答案作为了那次讲座的主题。采访的这三个人中有一个就是唐朝乐队的前队员。 扯远了,回来继续说和书和教书有关的事情。 两年前,我开始接触小学语文的教学,这对我来说书一个全新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