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某些 1 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 2.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育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进展空间想象力。 4、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 1 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加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到知识,尽可能创设学生参加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讨论沟通、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查资料、向父母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 老师准备好教学软件。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放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结合课前上网查找的资料,学生简单介绍了大象的有关知识,征对学生谈到象的体重,引出单位“吨”。老师提问关于这个陌生的单位名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积极发言,从而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吨的认识》,过渡自然,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孕伏,学生在充满兴趣与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学习,便于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二)探究新知 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体会 1 吨的概念。 (1)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吨拟人化,利用课件出示吨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与吨交朋友,出示吨的展示图课件演示 100 千克一袋的水泥 10 袋、50 千克一袋的大米 20袋,25 千克一袋的面粉 40 袋。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 1000千克就是 1 吨的概念。 (2)然后,安排学生讨论沟通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体现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学生回答到家里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吨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