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忆韦素园君读后感忆韦素园君读后感(一)鲁迅先生的《忆韦素园君》,读来读去,都觉得好。然而真要说出怎么地好,却又无话可说。好像原来就应当这样。这就是所谓的拍案叫绝,也只能叫一个“绝”字拉倒。突然想起曾在网上瞥见一个对鲁迅的撇嘴:他作文就喜爱“语不惊人心不死”。真是“幸乎不幸乎”,解读这篇文章的钥匙,得来全不费功夫。上回《读〈忆刘半农君〉》时说过:鲁迅生在简单死人的年月,结交的又是简单死的伴侣。所以说死人的文章很有几篇:《为了忘却的纪念》、《纪念刘和珍君》、《忆刘半农君》和这《忆韦素园君》。若要篇篇有“惊人语”,实在不是易事;而我们是一个很重庆贺和纪念的民族,更有好听喜话的耳朵,小孩的满月酒要许“当官发财”的谎,成人婚宴要侃“谐老好合”的空,死人的丧席要骗“不朽永念”的鬼。要说反其道的“惊人语”,不但是难事,而且要闯祸的。第2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且看鲁迅怎样地“心不死”一、“我自己觉得我的记忆似乎被刀刮过了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体上,有些是掉在水里了,将水一搅,有几片还会翻腾,闪耀,然而中间混着血丝”“刀刮过”且“混着血丝”的“鳞”,不嚷那“疼”啊、“苦”啊之声,就说了这“忆”的痛楚的真实。这种写法,先生曾交代说不稀奇:“唐朝人就知道,穷措大想做富贵诗,多用些金玉锦绮字面,自以为豪华,而不知适见其寒蠢。真会写富贵景象的,有道: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全不用那些字”(《而已集革命文学》)。这里透露“惊人之语”却是不能用“惊人字”来堆砌的!然而这类文章实在少,不知是反对着祖传妙法,还是实在“穷措”。二、熟悉素园是在“一间小房子”;“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这未名是“还没出名目、恰如孩子的还未成丁似”的;将要出的书,是因“出版者和读者的不喜爱”、“特殊冷落”的翻译“小丛书”;“这里有一点小例子。我们是只有小例子的”这多处的描述都用了小字,却不是做第3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作、玩笑或又和哪个正人君子的赌气,而是不加粉饰的白描,因为对应出场的人物,是“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的豪杰。三、“最分明”的是“笑影少”,让人“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其次,因为憎恶的人与自己同名,就“好一晌”改了自己的名;再有,对于辩不清的社内人的捣乱,竟会去“作文登在杂志上剖白”用着“点点滴滴”的小事实,“切切实实”地画出真模样:韦素园是一个正经的、仔细的、因而很简单受伤的青年。鲁迅给他最大的美誉是未名社的“骨干”,却又跟着“小半似乎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自然的轮着他守寨”的嘀咕这里,是当众人都在吹泡泡时,不吹就是“惊人”。四、“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但我在兴奋中,又时时夹着悲伤: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第4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这里由“侥幸”带出的,却不是欣慰,而是几个“忽而”的悲伤,这或许就是“会翻腾,闪耀”而“混着血丝的鳞”。虽只几片,却伤人眼目:素园真是被陀思妥夫斯基“置之万难忍受的,没有活路的,不堪设想的境地,使他们什么事都做不出来”(《集外集〈穷人〉小引》)的不幸人物。那么,“笑影少”的缘由,也顺手给了交代。四、“素园的一个好伴侣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惊慌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先生笔下的这个“勃兰特”,也如先生自己一样:关怀伴侣,却无神力。“我突然接到素园翻译的《外套》。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