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引子与回旋》演奏心得------孙凰《引子与回旋》是19世纪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一首闻名的小提琴独奏曲。据说因其具有高难度的技巧而成为小提琴曲中的“世界四大难曲”之一。2022年,当时还是中国音乐学院民乐系四班级同学的于川同学将此曲原调移植到了二胡上,这对于提高二胡演奏技术,不啻是一大飞跃,从而把二胡技艺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我是2022年底开头接触这首作品的。当时我的指导老师刘长福教授让我尝试视奏此曲,预备期末考试。当我拿到谱子时,我并没有急于演奏,而是先找来小提琴原谱,对比着帕尔曼等大师的演奏录音,把谱子先大致扫瞄一遍,使得脑海里形成的音乐框架不仅有横向感,更有纵向感。我认为,这样产生的第一印象才是较为完整而丰满的。第2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当然,听录音对谱仅仅是演奏的第一步,要想胜利地演奏此曲,首先得领悟其深刻的音乐内涵。众所周知,音乐之所以能成为“音乐”,除了有“音符”,还得有“乐感”,仅仅把音符排列出来是不行的。要使音乐富有“乐感”,就得融入“情感”,这“情”从何而来?让我们先来做一下简洁的作品分析。顾名思义,这首乐曲由“引子”和“回旋”两大部分组成。“引子”共四句,由两段对比鲜亮的平行句构成。上两句平行句旋律委婉而肤浅,旋律线条舒缓,而下两句的风格则突然变得节奏明快、利索,并由一长串琶音加颤音过渡至正板——“回旋”部分。从总体上看,此回旋曲由以下八个部分组成,即:第3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ABA1GA2DA3coda回旋部分共分三大段,外加一个短小精悍的尾声。每段连接处都有一句钢琴间奏,并且此两处间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由上一段的调式渐渐移至下一段调式,从而使转调显得较为自然。例如,第一段回旋后的过门,由原先的a旋律小调转入下一调的属关系调——G大调,而在A2段时又静静转回原调a小调。同样,第二大段过后的间奏也是由原先的回旋主调a小调转入其下属关系调——F大调。整个回旋曲的主要调式为:而在A3段的主旋律则消失在钢琴伴奏上,二胡在这里只是用连续快速琶音演奏和弦织体作为衬托,这样,便使得回旋的主题富有了动感。这里特殊要说明的是,以上调性分析仅仅是粗略的主干调性的大致分析,第4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每段中还有不少离调,在此就不一一加以分析了。总之,我认为圣桑的这首小提琴曲虽运用的是典型的回旋曲式,属于古典创作技法,但在调性的布局?穴如频繁离调给人产生的游移感?雪和旋律线条的走向上却给人以新奇感,加之用二胡特有的苍劲、低沉的音色来重新演绎此曲,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下面,再来简要谈谈用二胡演奏此曲的处理手法和音乐特点。一、引子:弦乐作品的特点是线条感强。为了突出这一特点,我打破常规,用内弦二胡加揉弦来演奏开头第一句中的“”,通过内弦黯淡和揉弦浓郁的音色,使得引子前两句的旋律表现得更为美丽而肤浅;而第二句中的第5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则用外弦空弦演奏,并且不加滑音,这样,既与前一句形成了对比,又不显得腻味。我认为,滑音仅仅是一种装饰,好听的音乐决非光靠浓妆艳抹就能得来的,尤其在演奏西洋作品时,朴实自然便是真,画龙点睛方为妙!引子的后两句较有难度,两次消失用连弓和连顿弓结合的方式连续演奏,并且这两句平行句都得加强和加速,随后通过从高音区开头上行的一长串琶音,把引子推向了高潮。整个引子的后半部分要奏得一气呵成。结束句中的那四个tr,要颤得“密而不漏,连绵不断”,这八个字说起来简单,可演奏起来还真没那么简洁!二、回旋:在钢琴伴奏那强有力的四小节过门后,二胡进入了正板。由于这原是首小提琴曲,故旋律多在高音区,而第三把位本是二胡表现的弱项,因此音色的把握、力度的掌握便成了二胡演奏此曲的关键。在高音区演奏第6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时,切忌用弓子下压,力度应集中在右手上,通过手指把力气传导至琴弦上。为了不消失杂音,必要时可适当提气,但不能“吊气”、耸肩。在演奏时,还应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