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一数学教学建议一 、把握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效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二.贯彻“三五 X”课堂教学策略,努力创建高效课堂三.掌握新授课教学设计的“三二一”要点四.重视加强概念教学五.搞好初、高中知识点的衔接教学六. 研讨关于数学课改的几个热点论题一 、把握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效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高中一年级是一个转折点:学生的抽象思维慢慢开始从经验型占主导向理论型占主导转变,并且将迅速进入理论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主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感觉自己“真正长大了”。教育研究表明,在关键期如果所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挑战就是激励),并且教育与训练的方式得当,思维的水平就会得到“神奇般的发展”!一个高中学生三年的发展,不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能力的提高,个性的陶冶,都遵循这样的规律:三年发展看高一,高一是高中学习的关键时期。在高一年级所形成的心理态势、学习方式、思维习惯和知识结构将会对高中三年的发展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高一结束时所产生的分化有相当大的比例将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甚至大学以后。如何抓好这个关键期呢?要正视“转折点”,引导学生自觉地实现“转轨”。要向学生讲清高中数学的特点,激励他们要与时俱进,认真的学习、领悟数学学习的科学理念与以理论型抽象思维水平为主导的数学学习方法,自觉地、尽快地按照“数学学习的基本结构”高质量地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的转轨,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与方法。1. 课前要做好预习① 布置预习作业:自学教材(指定页码,给定预习学案或预习提纲更好),划出重点,总结要点,做教材(学案)中相关练习、习题(浏览做);②督促检查。用心 爱心 专心2. 课上要做到四个“超前” 我们都知道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参与可分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两种形态。有些学生课堂上是“以听为主,力争跟上老师的思路”。虽然也有参与,但这种参与所涉及的内容和力度都是很有限的。另有一些学生,课堂上不满足于听懂,而是调动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学习创造中去,他所获得的理解和体验自然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如何实现“主动参与”呢?关键是学生在老师提出问题后,做到四个“超前”: ① 超前想: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要尽量超在老师讲之前,想出思路和方法;②超前做:老师写出例题后,学生要尽量超在老师讲之前,发现思路,进而做出结果;③超前总结:老师做完解答后,学生尽量超在老师讲...